如果以收治病人的复杂程度,来衡量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那么在全省监狱系统,毋庸置疑淝河监狱的医疗技术和硬件条件都是最好的。而在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又承担了疑难杂症服刑人员的治疗与改造双重任务。这是全省唯一集中收治艾滋病犯、重症结核病犯、重症肝炎病犯的医疗单位,自2004年组建至今,常年收治病犯达120人以上。
3月31日,记者走进这个外人闻之色变的危险禁区一探究竟。尚未踏入监区大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消毒水气味。再看到穿着白衣大褂、忙碌奔走的民警,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不仅没有面罩、手套,民警与病犯更是零距离接触。“你们就不怕被传染吗?”毕竟给艾滋病服刑人员抽血化验,与重症结核病犯朝夕相处,都要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说不怕是假的,刚来的时候我心里真打退堂鼓。”感染病监区副监区长郭韬2005年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淝河监狱,虽是学医出身,可他也有心理障碍。
临床治疗最考验民警的胆识。上班不久,郭韬就迎来他的第一个病犯。艾滋病犯吴某感染肺结核,右肺大量积液,需要做胸腔穿刺手术。“针没扎进去怎么办?会不会扎到自己?”郭韬忧虑重重走上手术台,可是进针太浅,积液抽不出来,正在他急得满头大汗时,一旁的前辈医生将他手轻轻往前推了一下,郭韬一下子找到了感觉,顺利完成了手术。
在一次次与病魔的较量中,郭韬和同事们逐渐掌握了防护注意事项,克服了恐惧心理。不过,在感染病监区,很难拥有轻松的时刻。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摆在他们眼前,除了医病医身之外,还要医心。因为这些重症病犯的心理往往都很敏感脆弱,一方面极度渴望痊愈,另一方面又会因情绪恶化拒绝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病犯的心理治疗比生理治疗更难。
“不要管我,我的刑期比生命都长。”艾滋病犯蔡某就是典型。他因绑架、抢劫、敲诈勒索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监服刑后被发现患有艾滋病,随后被送至淝河监狱感染病监区。蔡某以为自己难以活着出狱,索性自暴自弃,同犯多看他一眼都能成为打架原因。为了走进他的内心,教导员张军可花费了不少功夫,找到他家人了解情况,带其做心理测试,为他申请营养餐、调整床位,慢慢地,蔡某内心的坚冰被民警真诚的关爱融化了,他开始接受治疗,配合改造,并获得减刑,于2015年刑满释放。出狱那天,蔡某提出了一个要求,让民警们陪他一起回家。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蔡某感慨万分,他流着眼泪感谢,“我真没想到能活着回来,是你们给了我新生。”
在森严的高墙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白衣穿在身上,民警们以医者的仁心放下偏见,呵护着每一名服刑患者的健康,救赎着他们的心灵,唤醒沉睡的尊严。据统计,该监区结核病犯、肝炎病犯治愈出院率达95%以上,艾滋病犯的治疗效果比社会人群更好,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
·尤仁祥 程中建 法治安徽网 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