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谋双赢
本报成功承办省民营文化企业金融论坛
本网讯 在合肥市第十届文博会火热召开之际, 9月23日,一台文化与资本加速“联姻”的好戏——省民营文化企业金融论坛在合肥市政务会议中心上演。本次论坛由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主办,合肥市委宣传部、安徽法制报社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证券、投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和我省知名民营文化企业,以及知名律所等“重量级”嘉宾到场。现场观点碰撞、火花四射,文化与资本融合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本次论坛得到省委宣传部、合肥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曹多胜出席会议并指出,当前全省文化发展改革迈入新阶段,搭建综合的、多元的投融资服务等平台,拓宽中小民营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中小民营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可以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发展难、上市难”的问题。希望各家金融机构成为文化“圈内人”,努力使资本更有文化,让文化更具价值。合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处长范红梅在致辞中表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本次论坛秉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相信一定能够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带动了现场的气氛,金融界、法律界的大咖们纷纷拿出“干货”分享。华富嘉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就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做了精彩的演讲,对文化企业而言,股权融资到底是“门口的野蛮人”,还是“善良的天使”?陈伟认为,文化产业主要是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作为资产存在的表现形式,这种轻资产的特点,导致了融资能力不足、担保成本高、贷款效率低的问题,成为制约文化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他建议文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首先要开阔眼界,尝试多种渠道获得融资;其次要形成自己的成熟商业模式,让投资者清晰地看到投资前景;另外,他还建议民营文化企业要尽快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加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民营文化企业能否挂牌“新三板”,走进资本市场品尝到“融资甜头”?安徽安泰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高国律师表示,在机会面前,民营文化企业要问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上市可以获益,但同时也带来约束及成本,企业需要遵守更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透明度更高、经营压力更大,因此企业在决定上市前要“练好内功”。
上海启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宋纯星结合真实案例,就拟上市企业在经营和融资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细数一二。“什么事情都想做,却在擅长的事情上没有专注;目标定得很高,却没有具体的落脚点;只关心规模,不关心具体的财务情况,这些都是拟上市企业要注意规避的问题。”
“挂牌公司想进入创新层,对于盈利是如何要求的,能不能再解释得更详细些?”“引入股权融资后,我们作为企业的发起人还有没有话语权?”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上,受到启发的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抓住机会与金融机构负责人、律所专家进行深度交流,达成初步意向的还交换了联系方式。“能这样近距离与投资者坦诚交流,机会非常难得。”合肥金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地告诉记者,该公司于2014年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资本的“翅膀”。目前,公司正在准备开发新项目,拓展发展空间,当下正在准备进行B轮融资,此次论坛恰好为企业提供了获得投资者青睐的机会。中融大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管少中是第二次参加论坛,他希望寻觅到有前景的企业,利用资本的力量与之共同成长。
据了解,本次论坛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举办。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会长潘同春表示,前两次论坛已经成功为民营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希望继续利用这个平台,为企业发展把脉,助力文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论坛详细内容请见本期四版)
(记者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