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从陶母“退鲊责儿”谈家风助廉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7-01-04 17:53:52

东晋名将陶侃出身寒门,官授荆州刺史、长沙郡公、大司马,一生平叛乱、勤政事,战功赫赫,多有贤名。史载其治下的荆州“路不拾遗”,他的曾孙陶渊明,更以“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为后人称道。陶侃之所以为官清正,子孙贤良,与他母亲的教诲、家风的淳正分不开。

陶侃的母亲湛氏,与择邻而居的孟母、刺字笃志的岳母、以荻画地的欧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世说新语》记载了陶母“退鲊责儿”的故事。陶侃的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陶侃感念母恩,作鱼梁吏时,管理河道和渔业,让差役把一坛腌鱼带给母亲品尝。陶母见了以后,不但把坛口封好原样让差役带了回去,而且写了一封信责怪儿子:“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意思是说:“你身为官吏,本应当清正廉洁,却拿公家的东西送给家人,这样做不但与我无益,反而让我担心啊。”陶侃接到母亲的信后,又愧又悔,将母亲的教诲铭刻在心,此后为官四十年,勤廉克俭,青史留名。

两千多年过去了,陶母“退鲊责儿”的故事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从许多落马官员的案例来看,贪官在贪腐的道路上往往并非“孤军作战”,而是“联合作战”,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台前幕后,“志”同“道”合。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的妻子田雅芝,把马德手中的权力当成“摇钱树”,大肆卖官敛财,被当地称为“收钱袋子”。这一出“贪腐夫妻档”,由闹剧演变成悲剧,夫妻二人因巨额受贿双双获刑,一个被判死缓,一个被判无期。成为“阶下囚”的马德对妻子不无恨意:“我的手铐,有你的一半。”苏荣在落马后的忏悔书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而刘铁男、刘德成这一对“贪腐父子兵”,一个前台办事,一个后台收钱。刘铁男用权力为儿子铺路,却将自己和儿子都送上了邪路。在法庭上他痛心疾首,说自己“害了孩子”,可惜悔之晚矣!

相比较刘铁男为儿子不惜以身试法,陶侃的母亲拒绝儿子以公济私的“孝心”,拒得坦荡,爱得深沉。父母为儿女计,不可不谋久远。“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淳正的家风,像一条精神脐带,为后世子孙绵绵不绝地提供营养。汉代大儒杨震,官至太尉,昌邑县令王密送金十斤,称夜深人静,无人知晓,劝杨震收下。杨震却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杨震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朋友劝他置办些产业留给子孙,杨震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更好吗?”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以“四知”为荣,以清白传家。其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北宋威名赫赫的杨家将也是他的后裔,精忠报国,满门忠烈,可见其家风传承之成功。

家风不仅是润德、修身、齐家的法宝,也是从源头净化政治生态的清新剂。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权力观、财富观、价值观。有“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家风,滋养一团正气,让人洁身自好,远离蝇营狗苟;有陶母这样的“廉内助”,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在发现问题苗头的时候就能“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打上一针“清醒剂”,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悲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愿淳正家风,成为活水之源,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持续改善。

(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