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便利公路交通条件,休宁县盐铺村大力发展菊花种植产业,使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公路让古村越美越富
休宁县盐铺村,是个千年古村,因为徽商存盐的铺子而得名。近年来,该村依靠有利的区位和公路交通优势,大力种植徽菊,发展特色农业,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休宁县的富裕村,被誉为中国徽菊第一村。种植菊花虽然辛苦,但收入挺可观的,去年菊花行情好,每亩徽菊的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金丝菊更是达到了五六万元,该村去年仅菊花就给村民带来近五千万元的收入,菊花成了该村的金花银花。顺着平坦的沥青公路来到盐铺村,触目是整洁的村貌,一幢幢美丽的民房,让人赏心悦目。如果是菊花盛开的时候,金色白色的千亩花海美丽壮观,每天都有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赏花旅游摄影创作。该村党支部书记曹长来告诉笔者,盐铺村的喜人变化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公路交通密不可分,盐铺村菊花产业是在村里通上公路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便捷的公路,种出来的菊花运不出卖不掉,就没法种植发展菊花产业。
◆咱们的菊花不愁卖
虽已是阳春三月,受冷空气的影响,依然透着浓浓寒意。盐铺村村民江有根夫妇带着4个外来务工姐妹,正在给刚种下一周的徽菊苗培土,铺盖具有保肥除草作用的黑色地膜。江有根全家五口人,八亩田全部种上了徽菊。现在菊花市场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他家去掉各种开支,赚了十多万元。“近年来,徽菊市场行情供不应求,咱们的菊花根本不愁卖,到了菊花采摘的时候,客商排队到村里收购菊花。”江有根告诉笔者。为了拓展菊花销售渠道,村里有专门的经纪人把菊花销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村里一半以上菊农还通过网络电商,把自家的菊花销往全国各地,不用出村出户,就把菊花卖出去了。
◆徽菊种到村外头
在家种菊花每年就有十多万元的收入,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江有根决定今年把邻居家不种的一亩多田盘租了下来,进一步扩大了徽菊种植规模。盐铺村全村2000余村民只有2000多亩田,村里的适合种植菊花的田地只有1400多亩。为扩大种植规模,提速致富步伐,随着农村公路网的提档升级,外村农村交通越来越便捷,盐铺村有许多菊农走出村子,到县境的川湖、岩前等村租赁土地种植菊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种植多的农户种植面积有二三十亩地。
◆打工姐妹入村来
菊花种植采摘不适合机械化操作,在种植和采摘繁忙季节,需要大量的帮工。曹长来书记说,在菊花采摘的4个多月时间里,每天来自居住在县城和附近村庄的打工姐妹有五六百人之多,外来打工姐妹来村里打工,成了盐铺村又一道独特景观。这些打工姐妹都来自农村,年龄较大,不仅能照看孩子在县城上学,还能依靠帮忙种植采摘菊花挣上工资,两全齐美。种植采摘菊花活头轻,又没有什么技术性,因此格外受到来自农村的中老年女性青睐。
曹集林 唐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