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致敬高温下的坚守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18-08-16 10:02:38

编者按:入伏以来,江淮大地持续出现高温酷暑天气。一离开惬意的空调房,就迎来了令人难耐的“汗蒸模式”和“烧烤模式”。然而,身处特殊岗位的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却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他们顶酷暑、战高温、抓落实,表现出了顽强的工作毅力和对职责的坚守。

本期《司法连线》聚焦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在高温期间展现出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啦!

司法所助力农民工讨要薪水

“你们要给我们做主,厂里好几个月工资都没发了,真的等米下锅呀……”7月30日上午,巢湖市司法局柘皋司法所内迎来了10多位面色焦虑的妇女,她们都是一家服装厂的员工,被老板拖欠了血汗钱。之前讨薪都没有成效,便冒着高温向司法所求助。

司法所所长李宗和司法助理员童仙涛拿出纸笔认真记录下工人们的诉求,了解到事情原委。被欠薪的员工多达40多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个月没有拿到薪水,每人工资平均近万元。看着她们焦急的眼神,李宗、童仙涛决定和工人们一道去服装厂协商解决办法。


冒着酷暑为工人讨薪

当天下午,室外温度接近40度,蝉鸣聒噪声此起彼伏,李宗、童仙涛敲开了工厂大门,却遭到工厂保安的抵触:“这里的人都走了,找我也没用。” 李宗忍着焦灼的心情,耐心地与保安周旋:“我们是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麻烦您开下门,今天没有为农民工讨到薪水,我们绝不会离开!”

李宗坚定的态度,打动了保安。进入厂房,李宗见到了该厂的负责人薛某,知悉来意后,薛某意欲溜之大吉,被童仙涛拦住:“辛苦工作拿回血汗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们逃得了农民工,逃不过良心!”薛某见状停下了脚步,却又沉默着不肯接话。谈判一时间陷入了僵局,沉闷的空气令人感到有些窒息。紧张的氛围加上高温酷暑,让李宗和童仙涛不禁汗流浃背。

“我看厂房规模不小,是不是之前经营上遇到了什么问题?”还是李宗率先打破了僵局。薛某趁机道起了苦水,声称资金周转确实出了问题,一直在想办法,但并没有筹集到这么多资金。见谈判形势有所缓和,李宗赶紧趁热打铁:“我们争取为工厂和农民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你先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怎么样?”在李宗和童仙涛坚持不懈地说服教育下,薛某强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见此情形,李宗提议核对工人工资表,清算出欠薪总额,在工厂可支付能力范围内先兑现一部分工资。

经过大半天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工厂给所有拖欠工资的工人写下欠条,同时支付每人一个月工资,剩余的工资一年内支付完毕。走出工厂,已是下午5点,工人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宗和童仙涛也长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放弃,一天的汗水没有白流。

·张燃·

汗水洒满会见路

立秋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可是烈日丝毫没有要“散场”的迹象,天气依旧酷热难耐。在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里,一个又一个“藏青蓝”的身影穿梭在带会见的几百米道路上,头顶似火骄阳,脚踩蒸腾热浪,用辛勤的汗水为戒毒人员和家属之间构筑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每周二是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安排家属会见戒毒人员的日子。8月14日一早,管理科民警祁盛就来到探访室,将后台设备全部都设置好,并按惯例检查通话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几平米的后台控制室里,电子设备产生的高温让这里仿佛变成了“烤箱”,而祁盛在这里,一呆就得一天,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到门口透透气。


戒毒民警满头大汗坚守在会见室

“二大队刘兴,001—005号戒毒人员会见。”“收到,马上到。”当日8点,会见准时开始,值班民警刘兴听到对讲机里的呼叫,立即按序带戒毒人员来到探访室。

按照相关规定,戒毒人员会见必须有民警在场,全程值守,维持秩序。一天下来,刘兴需要带近百名戒毒人员参加会见,这意味着,即便以5人一组计算,他需要带上20趟会见。刘兴所在的大队位于宿舍楼五楼,在近40度的高温环境下,不停往返于戒毒人员宿舍与探访室之间,还背着七八斤重的单警装备。“经常爬楼爬到麻木,一天下来,看到楼梯腿都发抖。”

网友们常戏言“一到夏天这条命就是空调给的。”然而,负责会见的民警普遍都对空调有着另类的“恐惧”,他们有着一致的经验:“夏天带戒毒人员会见,警服不可能有干的时候,一头扎进空调房虽然感觉舒服,但进出温差太大容易生病,还不如带一瓶水在身边靠谱。”看似乐观的背后,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

·王晓雅·

扶贫民警以“脱皮”换群众脱贫

盛夏时节,皖北大地骄阳似火,高温炙烤着大地,仿佛要把地里的玉米蒸熟似的。村里的老人和孩子都搬出小板凳,摇着芭蕉扇,三五成群地在村边的树荫下纳凉。省戒毒管理局派驻界首市颍南办事处饶吕村扶贫工作队却没闲着,脱贫攻坚“夏季攻势”正在如火如荼展开。

8月1日,扶贫工作队3名民警韩承忠、胡胜洪、于永和开完村里的早点名会议,赶紧带上草帽,提着工作包,骑上电瓶车,顶着烈日入户走访。全村共有237户贫困户,每个月都得走访一遍,了解户情,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忙到中午12点,汗流浃背回住地,匆忙在简陋的厨房里做点简单的饭菜,将就吃饱肚子。下午2点多钟,继续走访。这段时间以来,民警们的胳臂都被晒得脱了皮。

因为天气炎热,民警们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以备不测。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细心举动真的帮了一回村民。7月25日下午6点,民警们走访到曹营自然村时,看到一个村民晕倒在路边,旁边围着几个村民不知所措,一名妇女急得直掉眼泪。他们立即冲上前去,韩承忠见病人脸色惨白,人已休克,安排胡胜洪跑到村卫生室喊医务人员,让于永和找救护车,自己则拿出携带的防暑降温药品给病人服下。经过近10分钟的现场急救,晕倒的村民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于永和买来了矿泉水,村卫生室的护士送来了葡萄糖水。病人情况逐渐好转,又过了一会,120救护车及时赶到,将病人拉到医院。


扶贫民警在农民夜校讲课

事后,被救助的村民找到驻村民警。当天晕倒的是吕楼自然村村民吕俊建,因身体不适刚从村卫生室挂完吊水回家,然而走了不到50米便晕倒路边。“幸亏你们及时抢救,救了我丈夫一条命。”吕俊建的妻子再三说着感谢。

白天忙走访,晚上不闲着。且不说整理贫困户档案、打印材料这些事都留到晚上做,每周一期的农民夜校还要定期开讲。驻村期间,工作队始终坚持“扶贫先扶智”,充分利用好农民夜校这一平台宣传扶贫政策,激发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为了把课程讲得生动,3名民警没少花功夫,精心备课轮流授课,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文明、乡村振兴、健康生活、脱贫攻坚政策等知识,此外还邀请界首市委党校的老师、颍南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给群众上课。夜校课程结束,扶贫民警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驻地,可他们却说:“扶贫工作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了群众脱贫,苦一点累一点值了。” 

·佘晓敏·

炎炎夏日挡不住普法热情

“叔叔阿姨你们不热吗?快去阴凉的地方吧!”“那你们感受到我们的普法热情了吗?”近日,在旌德县司法局组织的“小手拉大手”法律进校园活动中,发生了这样暖心的一幕。

盛夏酷暑,旌德县的普法工作者却无惧高温炙烤,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中。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理解《宪法》修改后内容,该县组织开展了“宪法七进”活动,把宪法知识送进机关、单位、乡村、社区、校园、企业、家庭,并结合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印发3万份宣传折页,深入社区、农村。普法志愿者们顶着烈日一遍一遍地给群众讲解,一天下来常常是汗流浃背、嗓子喑哑。有时,村民会主动送来几瓶水,或是会撑起一把伞为他们遮阴,每每看到村民的举动,普法志愿者们又有了新动力。


给群众送去普法“及时雨”

普法“及时雨”确实为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王玉友是当地贫困村碧云村的签约律师,在入户普法时遇到了贫困户反映诉求。村民李某今年34岁,虽正值壮年却因严重的精神疾病丧失了劳动力,妻子不堪家庭重负于2015年与其离异,家中只剩下李某及其年仅11岁的儿子,离婚协议书虽明确了前妻每月需支付的赡养费,然而从2016年2月至今,却未见其履行义务,日常生活全靠李某每月的低保金勉强支撑。了解到这一情况,王玉友迅速以法援律师的身份介入,收集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某前妻将之前拖欠的29个月抚养费共计14500元一次性付清,并将每月抚养费根据生活成本提高至1000元,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双方达成协议。

·叶淳 梁乔·

高墙内最美的身影

连日来,高温炙烤着江淮大地。然而,警情不挑温度,危险不挑时间。监狱人民警察虽是血肉之躯,也期盼着清凉度夏,渴望着休息回家陪陪家人。但责任使然,他们必须时刻保持状态,即使汗流浃背,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

8月13日6点30分,服刑人员起床洗漱。九成监狱管理分局民警程勇早已提前10分钟进入监舍巡查。在洗漱间门口,程勇盯着里面的一举一动,闷热天气下,汗水湿透他的脸颊和背心,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专注。“现在是高温天气,服刑人员的情绪容易波动,一旦有一点小的碰擦,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引发打架斗殴,所以我必须在场!”


民警带领新入监服刑人员开展队列训练

“一、二、三、四!”整齐的口号响彻全场,上午8时,在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孟湖监区操场上,第三十五监区(入监队)正在组织新入监服刑人员开展队列训练。民警一遍一遍地讲解着各个动作的细节和要求。烈日炙烤下,尽管汗水顺着通红的脸庞肆意流下,民警徐翔、陈乐天依然身躯挺拔、口号清晰、精神饱满,蓝色的警服上,显现出一条条白色的盐斑。“他们刚入监,必须要在行为规范上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锻炼一个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养成令行禁止的行为习惯。这对他们以后分流到各个监区,甚至刑满释放后,都有好处。”民警陈乐天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转头又投入了训练。


九成监狱管理分局民警在烈日下巡逻

因为执勤辛苦,有的民警被太阳炙烤的双手青筋暴突,却说洗洗手就好了,有的民警跑得两腿酸痛发软,却说缓一缓就好了。高墙之内,那抹坚守的“藏青蓝”,就是高温下最美的身影。

·张云龙·

黝黑的皮肤是他们的“勋章”

天气持续“高烧”,执勤就是一场“烤验”。对于合肥监狱猎鹰特警队而言,尤其如此。

“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特警队按一号线路开始巡逻。”报告完毕,特警队民警孙辉和王鹏迅速穿上警用马甲,戴上警帽,装好执法记录仪,各自抓起一副单警装备扎在腰上,拎起一根两米长的警用长棍,走出备勤室,站在热浪翻腾的巡逻道上。接近40度的室外,即使站着不动,要不了5分钟也会全身湿透,更别说还要穿戴好几公斤重的巡逻装备,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猎鹰特警队开展日常实战化训练

“太热了!人都快被热懵了!”一趟巡逻结束,特警队民警张新虎身上的衣服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豆大的汗珠像雨一样从脸上滚下,队员们把这叫做“洗礼”。像这样的“洗礼”,特警队队员每天都要经历10次以上。一天下来,衣服上就爬满了一道道亮白的盐渍。三伏天的晚上,暑气难消。凌晨两三点钟,当服刑人员都入睡的时候,特警队员们还要对每座监房进行巡查。

“走,洗桑拿去”“去晒日光浴”“多出点汗减肥”……在一句句玩笑话的背后,展现的是特警队员的辛勤和付出。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是他们最耀眼的勋章。


特警队队员在烈日下站岗

猎鹰特警队是合肥监狱最年轻的一个集体,现有队员20人,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但他们被却称作狱内维稳保安的“利刃尖兵”。因为他们的脚步遍及围墙、监舍、教学楼、习艺场,从监狱各个角落的监控中都能瞥见他们的身影。不仅如此,他们还承担着应急处突、进监车辆和人员管控、大型活动警戒安保、外出押解等任务,为维护监管安全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正是有了“一滴汗水摔八瓣”的拼搏奉献,才练就了“召之即来、来即能战、战即必胜”的本领,合肥监狱才运行得更加安全稳定。

·张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