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沙漠深处,金色的胡杨灿烂繁盛。这是石兴辉援疆的第一年零八个月,与初见胡杨的震撼相比,更多了一份依恋的情感,因为这里已是他心里的第二故乡。
作为第三批安徽援疆干部人才,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石兴辉是唯一的法官。2017年2月底,他领命赴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人民法院挂职任党组成员、副院长。
在皮山县法院同事眼中,他是掌控庭审节奏,经验丰富的法官,更是耐心传授规范化、标准化审判经验的导师;在领导口中,他是皖疆两地法院的桥梁和纽带,引进了安徽法院的全面支援,更加深了两地法院的友谊;在当地群众心中,他是法律课堂上幽默的老师,更是嘘寒问暖的家人。
边疆扶贫的铁汉柔情
对于皮山县巴什萨瓦村村民图尔荪古丽来说,这个秋天如此不同,连门前白杨泛黄的叶片都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要知道,右眼失明,左眼弱视的她,已经许久没有勇气细看周围的一切。一个人带着两孩子,忙农活、打零工,30岁的她双手满是老茧。今年9月,石兴辉跟着皮山县法院党组书记田刚到巴什萨瓦村对口扶贫时,来到图尔荪古丽的家。说起家庭困难时,图尔荪古丽渴望自己能重见光明,才有能力继续养活孩子们。
“当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酸楚。这里困难群众的遭遇很多超出我们的想象,就想着多帮他们一点。”石兴辉很快联系上安徽援疆的眼科专家医生,带着图尔荪古丽赶到皮山县人民医院,检查眼睛。
从图尔荪古丽远在山里的家到县城,相距100多公里,近2个小时车程,她很多年没有从山里走出来看看,沿途既紧张又有所期待地不时向外张望。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右眼因角膜白斑,耽误多年,已经不可逆地失明。这个消息,让图尔荪古丽难掩失望。医生进一步检查,建议图尔荪古丽可以通过佩戴眼镜,辅助尚有0.2视力的左眼,这让石兴辉又看到了希望。他从医生处拿到诊断书,忙不迭带着图尔荪古丽去配眼镜。
送图尔荪古丽回家后,石兴辉仍放心不下,考虑到她的生活重担,多次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残联,了解残疾证政策,跑多趟帮她申请残疾证。“有了残疾证,她每个月能多80元到160元补贴,少打一份工,她能有时间照顾孩子。”虽然不会说国语,图尔荪古丽每次见到石兴辉总会不停地说谢谢。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石兴辉内心的柔软处不断被“击中”。
当初申请援疆,父母亲担心条件艰苦,妻子女儿舍不得,但是,石兴辉毅然踏上援疆之路。“我真觉得自己铁石心肠,孩子上初中,跟着爱人在深圳,父母年纪大了,在淮南没人照料。”
石兴辉的“硬心肠”在皮山县的“亲戚”眼里,却是细心贴心暖心。安徽援疆干部都在皮山县结下了自己的“亲戚”,石兴辉也有4家亲戚,在阔什塔格镇喀热苏村,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去年10月,第一次走进玉荪阿吾提的家,就发现这个亲戚家里除了铺了地毯的炕,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他们同吃同住,跟他们宣讲惠民扶贫政策,带着他们脱贫……”石兴辉对维吾尔族的亲戚很上心。去年冬天,零下20多度,石兴辉在亲戚家住了三天,帮忙干农活,打扫卫生,更难忘的是身上被跳蚤咬了七八个疙瘩。
每周末和家人视频通话时,石兴辉常和女儿分享新疆亲戚的淳朴善良,连女儿都对未曾谋面的亲戚如数家珍。“希望她长大后能理解爸爸,现在进村住户,看到当地群众的困难,我觉得就是家人遇到了困难,就应该为他们多做点事。”巴什萨瓦村今年就要全面实现脱贫,石兴辉和他的同事们每每在村民家听到他们的收入又涨了、房子盖起来了、核桃丰收了,打心眼里高兴。
用脚步丈量普法路
扶贫、普法,石兴辉在新疆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皮山县各乡镇、村庄奔波。“一年下来,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这里扶贫、普法的路还很长,我们能做的还很多。”
按照安徽援疆指挥部的要求,石兴辉积极谋划安徽援疆法律宣讲活动,起草法律驻村巡回宣讲活动工作方案,与全国道德模范陈贤律师共同在皮山县的乡镇进行巡回法律宣讲。村与村之间,最远的路途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车程,忍着山路颠簸,石兴辉常常是晕乎乎下了车,立马打起精神投入宣讲。
路途的漫长可以克服,百姓心中的法治路,才牵着石兴辉的心。
他忘不了到皮山县法院后办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李某是阔什塔格镇原副镇长、皮山县良种场原党支部书记。日常单位经费、职工工资发放、套取公款资金等全部都从自己的一张银行卡进出,账目混乱却又毫无掩饰。被告人在庭审时,就辩解自己都是为了公事,不是贪污。当天,皮山县委组织了辖区乡镇的党员领导干部旁听。“审完这个案件后,我就认识到,不仅是群众,这边的干部素质和法律意识也亟需提高。”
石兴辉和同事们对每一起判决生效的刑事案件进行入户释法。挨家挨户,释法说理,教育引导,甚至还主动了解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相比于法院通常的调解工作,这种形式的司法延伸更加深入群众心里,让法治的路在群众心里真正建起来。”
“自从我们的法官进村住户普法宣讲,跟群众相处成一家人,现在,群众一遇到事,往往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们的法官。”皮山县法院院长吾不力艾山·艾沙告诉记者。
据了解,皮山县法院根据相关安排,承担部分法法治进校园、进农民夜校的法律宣讲任务。一年来,石兴辉在审判工作之余,尽量安排时间,参与法治课、法治宣讲,落实法律“六进”。从机关到学校,从企业到社区,从乡村到单位,石兴辉和同事们的课堂总是坐满听众。“我们的学生很喜欢石院长,他上课风趣又通俗易懂,让学生们在兴趣中增长了法律知识。”皮山县桑株镇第二中学副校长努尔加罕·托乎提告诉记者。
·李旭东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