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安徽省人民政府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持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权力做“减法”激发市场活力
办事情要跑多个部门、材料重复填写……这些曾经困扰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如今通过一个APP可以解决。自“皖事通”APP于去年上线以来,社保、公积金、交管等跟百姓生活紧密联系的查询、办理业务,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
权力事项做“减法”,优化服务做“加法”。2018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减权放权,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摸得着的便利。全年再精简权力事项107项,行政权力事项由5405项减少至1406项,省级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省政府部门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6项,行政审批事项由213项减少至197项,审批事项全国最少。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成统一移动应用品牌“皖事通”,省级网上可办事项达96.14%、市县达99.93%,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8.5%。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在15个国家级开发区完成“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涉企证照审批联动,建成全省统一电子证照库,实现涉企证照信息“一次采集、一网共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
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的源泉。去年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29.46万户、增长27.23%,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00万户,达445.1万户。
强化约束防范 “拍脑袋”决策
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去年,省政府带头落实依法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做到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全年省政府本级办理合法性审查事项927件,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省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审查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应审必审、依法合规。
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去年,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安徽省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完善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关于开展有关政策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工作的汇报》等议题时,邀请利益相关方代表、公众代表、专家代表、媒体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报告》显示,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务公开工作第三方评估中,我省连续位居省级政府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我省取得了省级政府第一名的好成绩。
发挥“稳定器”作用化解矛盾
各级行政机关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去年全省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587件,受理7054件,审结6702件,通过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令限期履行等方式,直接纠错1534件,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间接纠错363件,综合纠错率28%。其中,省政府本级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41件,审结461件,直接纠错21件,间接纠错24件,综合纠错率9.7%,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构建依法预防和化解纠纷机制。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抓手,开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试点,设立信访事项调委会149个、调解室370个,配备调解员2377人,试点期间共调解信访纠纷4175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工作。省、市、县三级全面出台信访事项清单,开展“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去年全省县级以上信访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同比下降26.4%,全省信访工作呈现总量下降、结构向好、持续平稳的良好态势。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