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马鞍山市交出“七五”普法亮眼成绩单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10-26 15:05:37

今年是“七五”普法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五年来,马鞍山市司法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亮点纷呈,法治宣传教育成果显著。在法治建设道路上,该市积极探索普法宣传的新途径,不断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创新升级。

强化组织保障 统筹安排普法工作

为把“七五”普法工作做好做扎实,马鞍山进行了全面谋划与统筹安排。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2016年12月28日马鞍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出台《马鞍山市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细则》。市委书记张岳峰主持市委党组中心组学法会议,并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贯彻宪法依法履行职权。市长左俊召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专题汇报会,研究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市人民法治意识。

▲马鞍山市第二届法治文化月活动之“十佳普法员”颁奖典礼

此外,该市将普法工作纳入各年度党委综合考核、政府绩效考核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并组织实施,涵盖法治宣传教育基础设施、法律明白人等队伍建设多项硬性指标。

“七五”以来,共开展宪法、民法总则、党内法规、民法典等宣讲300余场次,受众2000余人。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通过广泛招募,组建“法润江淮”普法志愿者支队,目前在册人数1014人,分别由市直部门、县区和开发园区、律师和高校等11支普法志愿者大队组成。“七五”普法期间,不同层面开展了志愿服务500余场次。对全市3676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培训,并常态发挥“法律明白人”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的带头作用。

普及民法典法治广场成普法新阵地

“老头子,碗放着回来再洗,你赶快换鞋,咱们去小区的法治广场转转,顺便学习一下新颁布的民法典。”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了方便大家更直观明白理解民法典,讲述民法典中那些不可不知的核心亮点,马鞍山雨山区利用原有的休闲广场,投资近5万元,沿广场边缘建起一座将近1000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法治主题长廊,进行民法典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普及。

▲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

“这个广场种了好多花草,我们社区的邻居们都爱去这里玩,广场的宣传栏有好多图文并茂的普法知识,既能锻炼身体,没事看看,还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一举两得。”晚饭后去法治文化广场散步,几乎成了王大妈每天必不可少的项目了。

雨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法治主题长廊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安民街道孙底社区,处于花园中学和山南小学之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开放式的居民休闲广场,周边居民6000多人,学校学生3000多人,是安徽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我们这个广场集法治文化、道德知识宣传、休闲健身为一体,将传播法治理念、营造品德氛围与提升居民综合文化品位相结合,与居民日常休闲生活相融合,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雨山司法局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创新法治文化载体,加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马鞍山司法局以社区(村居)广场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融入法治文化元素和法律知识进行设计,建设了法治长廊、普法专栏、法治休憩亭、法治标牌、法治雕塑等板块,打造集健身、休闲、普法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向群众传递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

抗疫+普法 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为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迅速掀起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热潮。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共同组织参加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参与率100%,合格率99.98%以上。

今年疫情期间,该市成立“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法律服务团,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周密部署 “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活动。线上充分利用“小马普法”“马鞍山市司法行政”“法治当涂”等微博、微信公众号、政务平台、微信QQ工作群等渠道宣传疫情防控基本法律知识,及时报道疫情防控动态,引导监管服务对象、社会大众增强疫情防控意识、法治意识。

▲举办“机关大讲堂”暨“江淮普法行”《民法典》宣讲报告会

线下通过普法志愿者敲门入户、粘贴回电告示等形式向住户核实登记外地返乡人员排查表,摸清每户基本情况并告知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并适时对小区进出人员宣传解读防控疫情有关法律知识,提醒小区居民提高防护意识。推广网上办理、自助办理、邮寄办理业务,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防止疫情交叉传播。紧密结合疫情防治工作实际,偏重公民义务、法律后果和法律落实的宣传,精心遴选该市发生的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展示典型案例。通过案例、短视频等形式,将防控疫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准、讲活、讲透。

为增强市民的法治意识,该市推行各级执法机关落实普法责任制,在执法司法和服务管理过程中释法说理。市中级法院和市司法行政系统常态开展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市、县两级年均开展80余场次。

该市司法局利用律师以案释法的优质力量,专门打造本土品牌“马律师说法”广播栏目、“老杜说法”电视栏目。按照依法、典型、规范、客观的原则,遵循指导性、代表性的标准,选编该市优秀案例,发布典型案例集10000余册,供干部群众学习。“七五”普法期间,该市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万余场次。

打造法治新城 普法工作不留盲区

五年来,马鞍山市司法局在开展普法工作时,力争做到不留盲区与死角。每年除开展常规性全覆盖普法宣传工作外,还围绕重点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普法工作,用法律为全市发展大局服务。

“七五”普法期间,该市每年度均举办“12·4”国家宪法日及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宪法的盛大节日,该市司法局等单位联合 “网易安徽”“马鞍山发布”,全市各大机关微博管理员、热心网友、普法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举办宪法法律宣传“网络直播”活动,受到业内人士和热情网友的广泛参与互动和热捧。仅2017年直播活动吸引3万人在线观看,新浪微博阅读量达到16万余次。并开展宪法进家庭实践活动,全市7万余家庭参与。

▲马鞍山市举行法治小记者启动仪式

该市从各个层面、不同规模推动宪法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共开展活动800余场次。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举办新当选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仪式、年度市人大选举或任免干部宪法宣誓、新录用公务员宪法宣誓等活动。

为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该市全面铺开宪法进课堂,会同市教育局开展法治课优秀教案评选;全市400所学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分市级层面和县区级层面,加强法治副校长等师资队伍的法治培训;利用春、秋季开学第一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指导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寓教于乐,编写法治漫画系列丛书,分发到广大青少年手中。

创新普法 打造特色群众法治文化活动品牌

“七五”普法期间,马鞍山普法志愿者们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的法治文艺作品,依托马鞍山群众性文化品牌“江南之花”,丰富法治元素,融入更多法治文化主题。2017年开展的“八项活动”(即法治文化展示、法治元素“随手拍”、法治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法治文化新媒体“真人秀”、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法治文化示范点观摩、法治文化论坛、法治“夏之冰”青少年普法等),吸引了全市20余万人现场参与,微博阅读量10万余次,国家级期刊在“经验交流”栏目予以推介,省普法平台高频发布活动实况。省司法厅将其作为典型案例,上报至司法部。

▲依托法治文化基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2018年,该市以“九法”(即播法、讲法、释法、演法、看法、秀法、论法、督法、考法)贯彻落实全省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精神,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吸引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和关注,其中“宪法进万家”亲子真人秀,吸引了更多家庭参与。2019年以“文润生态福地、法护智造名城”为主题,活动从市级层面辐射,到县区、园区,再到乡镇村居,全城互动,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五大版块,设置5+N项法治文化创意活动,营造内涵丰富、喜闻乐见、生动活跃的法治文化环境,以法治元素满视野的冲击达成法治意识满脑海的普法目标。此外,该市以每届“法润江淮 共筑美丽安徽”法治漫画、故事、微视频作品征集大赛为契机,组织全市文化单位和文艺骨干,丰富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每年原创法治文化作品100余件(篇、幅、部)。

该市建立法治文化基地31座,举办授牌仪式,组织观摩活动,其中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和孙底法治文化广场省级法治文化基地申报成功。建成乡村全覆盖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设施;在农家书屋法律图书角界定覆盖率和图书拥有量,推进法治文化传播推广。

“精准滴灌” 探索农村普法新模式

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基础性工作,对全面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义。马鞍山市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精准滴灌式”农村普法,解决农民“难点”,舒缓农业“痛点”,疏通农村“堵点”,农民群众诉求和各类纠纷普遍减少。2019年9月,马鞍山市“精准滴灌式”农村普法新模式探索受邀在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讲坛介绍,并获得一等奖。2019年9月19日,《农民日报》开设《法治视角》专栏,专题介绍各地法治乡村建设成果,“精准滴灌式”农村普法新模式探索作为“开栏的话”,首个介绍。“精准滴灌式”农村普法还经省司法厅申报,被司法部评为“创新实践案例”。

▲马鞍山市“法润江淮”普法志愿者支队成立大会

该市在全市开展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出台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基本标准、创建内容、实施步骤,坚持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形成共同创建的整体合力;按照基本标准指导各村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创建的新途径、新方法,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与和谐建设、平安建设、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精心培育创建活动典型,组织观摩,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全市推广。全市100多个村(社区)参与创建,目前建成并保留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5个。

2019年,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情况的通报。马鞍山市5个国家级、2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顺利通过复核。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100%。

▲马鞍山市花果山法治文化园一角

五年来,马鞍山市严格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创新工作新思路,精心打好组合拳,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法治根基。马鞍山市司法局、雨山区以及多名个人获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该市多项以案释法案例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网、检察日报社组织的评选中获奖。

马勇 丁贤梅 胡玉洁/文 马鞍山市司法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