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网讯 “爸,你啥时候回来,妈妈已经离开我了,你能早点回家吗?”1月21日,阜阳市颍上县一户农家里,一个10来岁的女孩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哽咽地说出对爸爸的思念。
女孩的爸爸水某某正在宿州监狱服刑,其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入监服刑的第二年,水某某妻子就撇下刚上小学的女儿,离家出走,至此音信全无,年幼的孩子只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
“因为总是忧心忡忡,水某某的改造表现不理想。为了帮助水某某放下包袱,我们特地来到阜阳,对他的家庭进行走访。”宿州监狱七监区民警赵文涛告知水某某父亲其儿子在狱中的表现情况,鼓励老人家送上寄语。“你不要担心我们,安心在里面改造。”水某某的父母都已经年近六旬,只能靠务农加上低保等一些微薄的收入生活。面对儿子犯罪所导致的家庭破裂,老两口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现在只希望孙女能平安长大。
连日来,宿州监狱多名民警奔波在走访帮扶的路上。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往的面对面会见、家属开放日等亲情帮教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墙内的亲情交流不能断,随着年关将近,为了教育感化服刑人员、凝聚改造动力,宿州监狱积极开展走访帮扶困难服刑人员家庭活动,通过查阅档案、个别谈话、电话咨询等方式,最终确定30名服刑人员家庭为走访对象。
出发前,宿州监狱提前为每名服刑人员录制了视频。走访中,宿州监狱联合各地司法局解答服刑人员亲属的疑惑,推广远程视频会见,送去慰问金,并将各位亲属的勉励和叮嘱录成视频,带回给服刑人员观看,鼓励服刑人员全心投入改造。走访结束后,监狱会根据获取的服刑人员家庭状况,建立家庭走访专门档案,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提升教育改造方法的科学性。
宿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闫志东告诉记者,通过走访帮扶活动,干警们把和煦的春风送到了服刑人员的家中,驱散了服刑人员心头的阴霾,点燃了他们积极改造的希望。同时,通过民警家访,使服刑人员亲属更为主动和自觉地与监狱民警共同承担起了教育改造的重任,鼓励自己的亲人树立改造信心,使服刑人员在亲情的感召下,稳定思想情绪,为监管安全打下基础。
(通讯员 李由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