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
周五下班,办公室一同事提议去太平湖,引得众人附和。平日,皆俗事缠身,这次却一呼百应,着实难得。
“走,去看湖!”坐标单位,目的地太平湖,车程二百里。三辆车,十余人,一路欢笑一路歌,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太平湖景色清幽秀美,位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原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新建的一座人工水库,有着“东方日内瓦”“未经雕琢的翡翠”之美誉,为皖南旅游重点风景区。
黄昏之时,一行人顺利到达。办理好入住手续,打开酒店房门,只觉眼前一片青碧,惊喜不已。欣然推窗,方才,闯入眼帘之绿,原是盘踞在山坡之上的一大片茶园。深绿背景,浅绿如星,点缀其上,一畦畦茶树,从沟底到坡顶,尽情铺展,似一块碧绿的油画布。几位茶农背着竹篓,那双手,一左一右,一仰一起,脆生生、水灵灵的芽叶,如一只只蹁跹的蝶儿,上下翻飞。
“江南地暖,故独宜茶。”素闻黄山茶叶甲天下,太平猴魁甲黄山。听酒店前台服务员介绍,黄山市盛产太平猴魁,早在明清两代,作为太平猴魁前身的太平尖茶已鼎盛于世,后来更是作为国礼茶,享誉中外。
《茶经》云:“茶有千万状。”太平猴魁造型独特,属绿茶尖茶类,与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皆不同。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拔,魁伟壮实。 冲泡之后,色泽苍绿。我不甚懂茶,浅尝几口,只觉舌尖醇厚甘甜,再回味,似有兰花之清香,滋味实在奇妙。人称太平猴魁“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看来确有其实。
有人说,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一种流动的深情。较于长江之豪迈壮阔,太平湖多了几分诗意秀美、内敛静谧。徜徉于栈道,扑面而来的晚风,不疾不徐,夹带着春日湖水的气息,五脏六腑里恣意游走,酣畅淋漓,好似置身于天然氧吧。
时值暮春,天阴欲雨,水波生烟,迷蒙浩渺。极目远眺,山影绰绰,唯余一湖。天地苍茫,人立湖畔,顿觉沧海一粟。湖上三两舟芥,任意漂荡,浪静风平,真真“太平湖”是也。
近岸,有一夜钓者,静立湖畔,清雅、寡言,如披蓑戴笠之古人,大有遗世独立之仙风。我注目多时,却未见鱼儿上钩,不免为之惶急。且看那人气定神闲,从容淡定,大抵,我等凡夫俗子之辈,实不解垂钓之真趣,钓翁之意不在鱼,所钓为惬意闲散自在心情也。
次日,于啁啾鸣声中醒来。薄阳初升,风和景明。泛舟湖上,微波潋滟,侧耳倾听,水声潺潺,如若私语。远处,青山如黛,翠岗环抱,恰似一幅巨幅山水画卷。舟行窄处,如入通幽曲径,两岸石壁,高峻耸立,触手可及;渐行宽阔,柳暗花明,横无际涯,一碧万顷。座座岛屿,似珍珠散落湖中,岛上翠竹蓊郁,群芳吐艳,人在舟中,虽未上岛,已闻鸟语。
彼时,同事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摆出各种pose,或凭或立,巧笑倩兮,清风徐来,墨镜炫酷,丝巾轻舞,相机定格出一幅幅美照。诚然,在这湖光山色之中,随手一拍,张张入眼,张张倾心。
来太平湖,无鱼不成酒席。晚餐,湖畔寻得一清幽之地,灰瓦白墙徽派风格,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里间,门、窗、桌、椅,皆一色原木,古朴别致。十余人围坐一桌,谈笑风生,俶尔,一盘盘佳肴美味已摆放整齐:时蔬青碧,鱼虾鲜美,女同事们争相举箸,大快朵颐,早将减肥事宜抛掷脑后。屋外,水波微漾,月色朗朗,屋内美酒清冽,觥筹交错,酒不醉人,人已自醉。
古人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中大有真意。太平湖之美,美在淡然,美在静谧。回程之际,徐徐回望,恋恋于心。然此行仓促,意犹未尽,唯愿日后偷得浮生几日,重游太平湖,再置身碧水之上,白云之巅,且听风、观云、赏月、看湖,好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