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裁快审推进积案化解,“云上法庭”让正义不断线,强力执行及时兑现胜诉权益,巡回审判提升司法服务维度……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宣城市两级人民法院出实招、干实事,广泛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优化服务便民需
6月17日上午,86岁的李大爷走进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20分钟后,李大爷一次性办好了全部事项,带着笑意离开。
“落实诉讼服务便民举措是法院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点项目和重要载体。”在研究出台《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便民利民八项举措》时,宣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明树就作了特别强调。今年4月,宣城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老年服务窗口,由专人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引导、事项代办、判后答疑等综合服务,让老年人真实感受到司法温暖。如今,此举措已在该市所有法院推广。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很多乡镇离城区路途遥远。从2012年全省第一个法官工作室在旌德县蔡家桥设立至今,54个便民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诉调对接工作室遍布全市各大偏远乡镇,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送到了老百姓家门口。跨域立案“家门口”起诉方便群众、网上开庭和调解隔空审案解纷、智能云柜随时传递材料……一系列大大小小举措的推出和完善,让司法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
强力执行保民益
“感谢法官帮我要回了拖欠几年的租金!我和老伴年纪大了没有其他的收入,下半年的生活费终于有了着落。”6月25日,在宣州区黄渡乡执行款发放现场,年逾七旬的严某紧紧握着执行干警的手,连声称谢。
152起土地租赁合同纠纷系列案,从立案到执行款项发放,仅仅只有16天。严某等152户村民将土地租赁给汪某用于林草复合经营项目,自2016年起,汪某先后拖欠租金21万元。村民陆续诉至法院,汪某仍不履行生效判决。执行立案后,因涉及众多村民切身利益,宣州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迅速研判,果断出击。迫于执行强制措施带来的压力,汪某委托律师主动联系法院给付租金。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宣城两级法院多次开展“春猎行动”“清明春季执行”等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金额9.51亿元,继2020年之后,执行到位率又一次荣登全省榜首。
多元解纷去民忧
6月18日,钱明树院长和副院长胡征亲自组织并成功调解两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总标的额近亿元。两个案件在立案后就立刻进入诉前调解程序,钱明树和胡征多次组织诉前调解,最终促使各方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
为了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全市法院主动与30余个行政机关、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共建联动调解机制,引入各类调解组织48个,让大量简单、类型化案件和部分普通案件在前端快速化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立案前委派调解案件7144件,调解成功4144件;立案后委托调解案件共计304件,调解成功215件。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各基层法院也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推出新举措、实现新作为。宣州区法院设立市区一体的宣城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广德法院在市矛盾调处中心设立派驻法庭,有效化解纠纷298件;宁国法院专门成立由1名法官、6名法官助理和2名特邀调解员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郎溪法院落实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审、公正提速;泾县法院与13个县直单位联合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绩溪法院选派22名资深法官,与乡镇专职调解员参与“一对一”对接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人民调解员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群众矛盾;旌德法院建立法企联络机制,在辖区重点企业设立法企联络员,为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助力护航。
延伸职能惠民生
4月26日,宣州区法院的速裁审判团队来到市区翡翠城小区,将巡回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现场公开审理了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小区业主、物业公司、街道办工作人员等50余人旁听,达到了“巡回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宣城两级法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0余场,市中院还推出《青年法官说》《“典”亮民生》等原创系列普法视频,结合实际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在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企业、基层群众活动中,征询意见243条,并以此相继出台便民举措137项,办理实事好事548件。
(通讯员 洪骏 张旭文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