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有所呼,法援有所应。法律援助工作者扬社会正义、助弱者维权,让人们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7月15日,记者从六安市司法局获悉,今年6月司法部通报表扬了“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该市叶集区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周玉忠获得品牌活动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
弱势群体“护航员”
不让任何一人因经济困难而丧失获得法律救济的机会,是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面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周玉忠总会热情伸出援手。
2020年7月,周玉忠承办了一起88岁老年人吕某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吕某某因年龄、受伤等因素出行不便,周玉忠就主动上门服务3次,没让受援人多跑一步路,最终帮助吕某某获得了近10万元的赔偿款。
同样在去年,周玉忠在叶集区法援中心窗口接待了一对神色焦急的母女。马某声称,其女儿何某患有智力残疾,2007年与李某按农村风俗举办婚礼后便同居生活,一直未办理结婚登记。因何某多年来没有生育子女,遭到男方嫌弃。2017年,李某家面临征地拆迁,何某作为其家庭成员之一,本该享受相应的安置补偿,却遭到李某拒绝,问题一直协商不成。针对何某的情况,为了避免诉累,周玉忠建议采取先调后诉的方案。在前期调解中,周玉忠多次邀请乡、村调解员共同做工作、想办法,最终促使两家达成协议,由李某一次性补贴何某8.1万元,使其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民生政策“宣讲员”
炎炎夏日气温不断攀升,为有效防控中暑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劳动安全健康权益,近日,周玉忠与法援志愿者一起冒着酷暑来到城区一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向现场施工人员讲解劳动合同签订、高温补贴、工资支付等相关法律规定,并建议项目负责人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保障安全施工。工人们感动地说:“你们送法就是送‘清凉’、送‘安全’啊!”
法律援助作为我省33项民生工程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优质的法治保障。好政策需要向社会普及、让群众知晓。近年来,在周玉忠的组织下,叶集区法援中心经常以入农户、设展台、发传单、开讲座、录视频等形式,搭“法律八进”快车,用接地气、易理解的方式将法援民生工程好政策送到群众心里。
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周玉忠经常组织法援志愿者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法治体检”。2020年实地走访企业20家,参与企业座谈会30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30多条,提出法律意见10多条,为企业运营避免了诸多法律风险。
案件管理“质检员”
案件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提升法援案件质量,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令人满意的法援服务,周玉忠在叶集区法援中心推行“法律咨询现场答、申请援助当日批”举措,提高了办事效率。
“录入案件时要一项一项填,检查卷宗材料要逐页逐行看。”周玉忠经常这样提醒同事们,有的年轻同事不理解,认为没必要、小题大做。他就以身示范, 接待咨询事事有回音,受援案件件件有落实,卷宗检查页页必过目。在这么严格的“质检员”监督之下,叶集区法援中心的工作实现了节节攀升,在2020年度六安市法援案件卷宗质量抽查评选中,叶集区法援中心优秀等次达到80%以上,受援人满意度达100%,并先后两次被六安市妇联评为“全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周玉忠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秉持初心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法律援助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提升司法行政形象的“窗口”,不断开创新时代法律援助工作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徽法制报、法治安徽网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