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月7日,安徽省合肥监狱连续17年实现“四无”目标。
近年来,合肥监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底线思维,用无悔忠诚和默默守护书写新的“平安”答卷。
提高政治站位 警心向党守平安
“我们要时刻牢记政治站位,时刻牢记安全教训,时刻牢记忧患意识,以‘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决心重视安全、谋划安全、维护安全、确保安全。”1月7日,合肥监狱党委书记、政委莫家平在监狱召开的“警钟日”安全教育暨年度狱情分析会议上强调。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忠诚血脉,合肥监狱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狠抓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着力锻造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的过硬队伍。
思想铸魂是根本。合肥监狱坚持党建引领,加强民警日常培训,把课堂延伸到社会,组织民警分批赴革命老区金寨、岳西以及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地开展沉浸式学习,筑牢忠诚警魂,强化使命担当。
能力提升是关键。结合民警实际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年举办刑罚执行办案、应急处突、安全管理等专题培训班20余场,增强青年民警综合素质。监狱还突出实用实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狱政管理、信息化、讲评教育、矫治案例等业务技能比赛,全面提升民警维护监狱安全的能力。
先进典型是标杆。开展“榜样的力量”先进典型评选,9名模范党员、6名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在监狱内外广为传颂;建立青年民警“导师培养制”,由民警所在支部委派优秀党员民警担任导师,对青年民警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培养;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底线思维 夯实根基保平安
1月5日上午9时30分,合肥监狱某监区1名服刑人员“脱管”。监狱领导下达指令,指挥中心立即启动“防逃应急预案”,监狱民警、执勤武警迅速出警,分组开展狱内狱外搜索,“脱管”服刑人员被成功抓获。
防脱逃处置演练是合肥监狱历年“警钟日”系列活动的一项必备科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合肥监狱践行改造宗旨,强化底线思维,采取真招实招,把“安全”二字放在心上、扛在肩头、落实到行动中。
坚持强基导向,深化演练考核。合肥监狱每月至少开展两次预案演习,全年组织应急演练35次以上,“以战促学”“以练促改”。监狱常年开展标准化监区等级竞赛考核,狠抓日常管理;紧盯重要节点,组织“强基础、强能力、强教育、保安全”监管安全竞赛、百日“平安大会战”活动和“安全六保”专项行动,累计下发通报11期。
坚持实战导向,深化科技应用。合肥监狱打破壁垒和瓶颈,重点推进联勤指挥中心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合成作战的指挥体系,着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实战警务模式,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形成全方位立体化防控网络。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制度落实。今年以来,合肥监狱深化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监狱标准化工作制度等七大制度机制,补齐安全管理上的短板漏洞。常态化开展犯情大排查,科学评估,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监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安全工作责任,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加强监地合作 凝聚合力促平安
“一般矛盾不出小组,较大矛盾不出监区,严重矛盾少出或者不出。”近日,《合肥监狱“六尺巷矛盾调处”工作实施办法》印发施行。这是合肥监狱把“枫桥经验”运用到监狱改造工作中探索总结的一套工作方法。
“我们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守正创新开展监狱综合治理,锻长板补短板,努力实现监狱长治久安。”合肥监狱党委副书记、监狱长伍为民表示。
加强顶层设计,合肥监狱成立“六尺巷矛盾调处”领导小组,统筹监区及科室民警、心理咨询师、社会援助、服刑人员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创新开展服刑人员改造矛盾调处工作;在服刑人员中建立“六尺巷矛盾调处”互助组,以监室为单位,互助组组长即为监室的矛盾调解员。通过整合联动、形成合力,监狱将矛盾化解在监区、化解在基层。
深化三警共建,合肥监狱加强与驻地公安、武警联防联动,特别是和武警深入开展“三共八联”活动,常态化组织实战演练应急处置,全力构建“打防一体化、管控立体化、运行智能化”的安防联动应用体系,夯实安全基础。
邀请律师“送法进监”。疫情期间,律师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和监狱服刑人员“一对一,面对面”,解答民事赔偿、定罪量刑、债务纠纷、离婚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等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途径,提升服刑人员积极参加改造、早日回归社会的信心。
聘请执法监督员加强社会监督。监狱邀请执法监督员围绕重点执法环节、民警素质能力、执法监督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完善执法监督员制度,建全问题反馈机制,监狱进一步深化狱务公开,提升依法治监水平和守护平安能力。
(通讯员 张卫东 钟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