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四突出强化未成年矫正对象教育矫正工作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5-16 11:00:39

为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和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增强其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日前,淮南市潘集区司法局认真按照省厅、市局部署要求,针对未成年人特点,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健康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突出法治教育,强化未成年矫正对象法律敬畏之心。突出宣传《社区矫正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禁毒、反邪教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未成年矫正对象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增强其在矫意识和认罪悔罪意识,自觉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积极与区文体局、教育局联合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参观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观看禁毒宣传和法治教育视频、真实案例和禁毒宣传图片,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与区法院联合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模拟法庭,通过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将庭审现场还原,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时刻敲响警钟,坚守底线、改正恶习。

  突出道德教育,强化未成年矫正对象教育矫正实效。强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贯穿未成年人矫正教育的全过程。在进行国学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历史故事的引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合理看待自己的问题,鼓励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以新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利用重大节点开展党史、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举办“道德课堂”、组织现身说法、捐助特困矫正对象等特色教育,成立社区矫正对象志愿服务队走进敬老院、走进社区、走进贫困家庭、走进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现场学习道德榜样,深刻感悟道德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突出身心特点,强化未成年矫正对象科学规范管理。开展未成年矫正对象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单独开展社区矫正“入矫教育”、“警示教育”系列活动,落实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管理措施,印发分期、分类管理守则和告知卡。联合杭州“心岸”公司,优化升级线上学习APP,为未成年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线上学习内容。联合淮南市启航社区矫正服务中心等专业力量,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犯罪诱因、家庭情况及主要社会关系、就业需求、帮困需求、心理及法律服务需求等进行精准摸底,实施“一人一策”个性化帮教方案,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辅导矫治、教育学习、技能培训等非刑罚执行类工作任务的落实。

突出多方参与,强化未成年矫正对象帮教工作合力。办好社区矫正家属学校。2018年以来,潘集区司法局不断加大家属参与教育矫正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矫正中心开放日、入矫解矫宣告日等场合举办家属学校,召开监护人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宣传片、参观矫正功能室,充分调动起家属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家属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感化、监督和教育作用。联合区关工委组成爱心帮教团队,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节前入户走访关爱活动,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谈心谈话,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赠送法治宝典和节前小礼物,点燃温暖他们心灵的心灯。联合区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项监督活动。区司法局以《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为契机,联合区检察院形成和完善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基础数据和相应台账,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定期监督和日常检查工作机制。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