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与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在浙江诸暨召开,桐城法院孔城法庭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是我省出席此次研讨会的唯一基层法庭。”5月26日,桐城市人民法院院长张跃说。2021年以来,为适应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需要,桐城丰富升级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形成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主要精神,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信访不上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为主要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获省委书记郑栅洁的批示肯定,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逐步发展成为“枫桥经验”的桐城样板。
党建领事聚民心。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始终,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去年,全市226个村(社区)“两委”班子顺利换届,平均年龄分别较上届下降3.8岁、2.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到78.6%、95.1%,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稳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社区)建设,以“党建聚桐心,信用变真金”为主题,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广大群众获益”为主线,以金融信贷和城乡公交、健康体检、数字电视、图书借阅等“1+12”项政策福利为支撑,引导居民主动参评信用户、积极争当守信人,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礼让和事育民风。桐城市立足六尺巷典故,建设六尺巷景区,制作六尺巷宣传片,传唱《六尺巷》歌曲,开展系列六尺巷故事微宣讲,营造桐城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处处彰显六尺巷文化、事事体现六尺巷精神的社会氛围。深度践行六尺巷精髓,完善村规民约,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将谦和礼让、知进退精神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之中,引导、规范群众行为,让干事创业、做人处世有尺可依、进退有据。在村(居)推行治理积分制,将积分结果与享受政策相挂钩,引导村民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提升广大群众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村民说事畅民意。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组织“五老”成立村民说事会,通过“说、商、办、评”四步法,让村民上门说、现场说、定期说,听民声、聚民意、集民智、汇民力,理清群众关切的民生、发展大事和邻里、家庭纠纷的小事,深入宣讲六尺巷“知进退、和为贵”的理念,推动大事小事“事心”双解。2019年,该市黄甲镇石窑村吴某因集体茶园道路拓宽占用其农田,心生不满,向村民说事会反映。村民说事会组织老党员、村民代表等集体讨论后,决定由村民自愿出钱,将农田占用补偿金支付给吴某。会后,村民踊跃捐款,为吴某筹集1500元,消除了吴某的不满情绪。2020年1月,该道路拓宽得以按期完工。
多元解事化民忧。把六尺巷精神融入矛盾调解全过程,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通过“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操作规程,耐心倾听群众意见,仔细辨明利弊得失,宣讲典故劝解引导,借古喻今情理交融,对标先贤互谅互让,最终实现争议和解握手言和。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六尺巷调解室在矛盾调处、信访诉求化解等方面的作用。村级依托六尺巷调解室,化解占纠纷总量60%的一般矛盾纠纷;镇级将“两代表一委员室”、心理咨询室和六尺巷调解室融合建设,设立信访接待大厅,化解30%的重大矛盾纠纷。市级实行领导包案,通过警调、诉调、检调、访调和专调“五调对接”,化解10%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终点站”。近年来,“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300余件。
网格管事惠民生。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在全市划分1120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确定1名专职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更新、日常网格巡查、社区事务协管、民情民意联络等工作。在网格内聘用7258名“单元长”“联防长”,落实“党组织+网格长+政法干警+单元长”的全科网格治理模式,实现网格内2100余名重点人员、各类风险隐患管控无死角。建成“文都e家”社会治理平台,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将城管、住建等22个部门纳入“大联勤”范围。制订90项城市管理巡查标准,设置689个网格巡查点,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数据信息32万余条,对城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要素实行可视化和动态管理。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上报事件13万件,办结率99.3%,实现了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群力防事铸民安。线上推动“雪亮+平安乡村”升级版建设,聚焦交通复杂路段、治安薄弱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在农村布局1.4万余路视频监控点位,做到了重点区域全覆盖。拓展在治安防范、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实现资源升级、应用升级、功能升级,构建起城区有“天网”、农村有“雪亮”、农户有“慧眼”的三位一体公共安全监控网。线下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组织社区党员、平安志愿者、商户等成立“文都义警”队伍,对商业街区、校园周边、交通枢纽、公园广场、住宅小区五类防控区域,分时段常态开展巡逻防控,构筑起“75万人民创平安、桐城处处有人防”的坚实防线。
近年来,桐城持续探索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形成了人人共创平安、人人共享和谐的社会氛围。桐城连续12年跻身安徽省平安县行列,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时任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的高度肯定,获评全省十大改革案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2021年12月,桐城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通讯员 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