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我们是博望法院的,今天过来跟您了解一下你们家的生活情况,现在到村里(村委会)办事可方便?家里可有啥困难?对我们法院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告诉我们......”
5月24日傍晚,马鞍山博望区法院周程和法院工作人员带着笔记本和宣传资料,走进博望区梅山村卫村自然村村民陶国坤的院子,和老人家细细地唠起家常。
“我老头子跟你讲心里话,这么大的村子,要讲矛盾一点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将心比心,现在政府(部门)做得真挺好的,有事情只要一打电话就来。我们很满意。”陶国坤看见周程,一边招呼老伴从屋里搬出小板凳,一边回应着一边热情招呼众人落座。
今年73岁的陶国坤和80岁的哥哥住在一个院子里,子女都在外地上班。说到眼下的生活,陶国坤一个劲地摆手,说,我们生活都挺好的,养老金到月就领,生病也能报销,生活不成问题。
“老人家,你对法院工作可有啥建议和意见啊?”周程边问边在本上记录着。“哎呦,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没官司打,所以也没啥好建议。心里觉得法院要讲究公正,一碗水端平就行......”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出了陶国坤家的院子,借着月光和灯光,周程一行又来到68岁的村民王定富家。
王定富:“政府对老百姓挺好的。”
周程:“怎么个好法呢?”
王定富:“路修的好,卫生搞得好。”面对不善言辞的王定富,周程一边记录一边想方设法打开他的话匣子。
70岁的卫仁兴是周程当日访问的第四户人家。此时已是晚上八时四十分了。卫仁兴的堂屋亮着灯,桌上摆放着他自家果园里摘来的枇杷和油桃。院子里还有一堆打了一半的油菜籽。
“大伯,我们晚上过来打扰到你们了,但考虑到你们白天在地里干活,家里没人,所以我们就晚上过来了。”周程一进门就赶紧解释道。“没事没事,进来坐,进来坐。”卫仁兴热情地招呼着众人。
“大伯,现在你们村社会治安可好?最近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挺多的,咱们村没遇到过吧?” ......
记者发现,周程走访的这几户人家,都是在博望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博望方言。但本不是博望人的周程同他们全程交流无障碍。周程告诉记者,刚到博望工作时,博望方言他一句都听不懂。这就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克服这一语言上的障碍,他利用所有机会和时间恶补博望方言。时间一长,不但语言交流没有障碍,他还和很多当地老百姓混熟了,成为一名“博望通”。
周程的夜访只是博望区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中一个缩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大会精神,今年五月,马鞍山市委政法委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开展政法干警“进万家、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大走访活动。自大走访活动以来,博望区法院全体干警成立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六个一”工作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记录民声,聚焦群众急愁难盼的问题。
在走访中破解群众心理防备、方言障碍、年龄代沟,切实敲开群众心门。同时,充分利用晚上或者双休日开展“月光访”和“周末访”,确保访民不扰民。走访中,该区法院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分类施策,既合情合理又具备条件办的即知即办,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实事求是向群众解释清楚。
博望区委政法委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走访中,干警们都随身带好“3个本子”——民情记录本、走访记录本、法治宣传手册,认真记录群众在社会治安、扫黑除恶、“江淮风暴”执行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博望全区政法干警累计走访2800多户,收到问题70件。重点围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群众对司法作风、司法为民等方面广纳社情民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此外,全区257个专职网格员走访30000多户,收到问题2000余个。
截至目前,马鞍山全市3223名政法干警,共计走访84519户,走访企业5033家,收集意见和建议2218条,其中,1473条意见和问题已得到解决。(潘伟龙 黄辉 汪青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