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司法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优化服务形式,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法治宣传,全面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优化服务形式,打造智能化法援阵地。充分运用“互联网+法律援助”,高质量推动城乡法律援助服务均等化。2020年起,蚌埠市县级司法局先后引进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开通公共法律服务掌上服务大厅,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线上无接触渠道获取智能法律咨询、连线律师视频通话、查询法律法规、计算赔偿与诉讼费用、在线预约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其带来精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体验。目前,蚌埠市三个县共投放使用26台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覆盖3个县级法援中心、23个乡镇法援工作站,累计为群众提供线上自助法律服务3500余人次。下一步,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将向重点村居延伸,逐步实现智能法律援助服务在乡镇、农村的全面落地。
二是简化办事流程,落实“跑一次”便捷服务。通过精简办事材料、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健全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压实责任,切实提高窗口事项办结率,进一步压缩群众法律援助办事成本;畅通老年人、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办理渠道,对于年老体衰者、行动不便、确实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采取上门受理、上门取证的方式,实现申请人“零上门”就能完成申请事项,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办事难、往返跑问题。今年以来,全市通过“个人诚信承诺制”方式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19件,提供上门服务37次。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构建普惠型法援服务。常态化开展农民工维权专项活动,组织法援律师、志愿者深入工地、客运中心等农民工集中地、场所,举办法律宣讲、现场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法治维权意识,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规范签署用工合同。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组织人员进入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校园向老年人、残疾人及小学生群体宣讲赡养、防诈骗、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下沉乡镇集市、村居活动中心开展法律宣讲、咨询服务活动,解答村居群众法律问题,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5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惠及群众3500余人。(刘蓓 记者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