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从 “非凡的成就·宣城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获悉,十年来,宣城市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盈。
文明创建提升幸福感
十年来,该市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创建成果丰硕。2017年宣城市本级首创首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以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六的成绩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广德市、宁国市以全省第二、第三成绩创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0个村镇、9个单位、2个家庭、4个校园、1个集体获得全国荣誉称号。在创建过程中,该市坚持创建为民靠民惠民,从市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入手,改造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提升农贸市场,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市区32个社区(村)划分为210个创建网格,发动市、区直四大班子领导和351个单位帮助社区(村);发动5300余名市区干部联系4.2万户居民入户解决问题,累计投入帮扶经费6056多万元。32个社区(村)成立各类自治队伍157支,近千名“红袖章”志愿者每天开展巡查;300名市民观察团,累计发现各类问题线索5.6万余个;落实“建好城市为人民”,连续9年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建设“文明祭祀”便民设施700处,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好人宣城”榜样入人心
这十年,宣城市突出价值引领,“好人宣城”品牌更加闪亮。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开展“五级好人”评选活动,持续放大“宣城好人”品牌效应,十年来共选树宣城好人1389名,其中,132人当选安徽好人,55人当选中国好人,涌现出“时代楷模”李夏,官东等全国道德模范5人,全国道德模范百万人拥有量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中国好人十万人拥有量是全国的近三倍。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承办了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地级市好人馆,年均参观人数近11万人。连续10年举办感动宣城十佳人物现场交流活动、连续8年举办全市讲好人故事比赛,编印《宣城好人故事》《新乡贤故事汇》《宣城榜样》等书籍8本20余万册,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近2000场,现场参与群众20余万人,崇尚模范、学习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将“好人”原型融入文艺创作,相继推出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话剧《生命接力》、歌曲《你还走在我家乡的路上》等文艺作品,并开展基层巡演1200余场,覆盖60余万人次。其中皖南花鼓戏《好人曹二贵》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成立全国文明办系统独家社团——宣城市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发放道德信贷3688万元,奖励各级好人、道德模范72.93万元,帮扶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246万元,推动好人现象从“星星点点”发展到“群星灿烂”。
“志愿宣城”引领新风尚
十年来,宣城市突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内涵更加丰富。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工作内容,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7个文明实践中心,98个所、860个站。搭建“志愿宣城”云平台,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7986支,注册志愿者39.6万名,年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6.6万次,参与群众218.5万人次,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开展“举旗帜、送理论、讲金课”和艺术化宣讲7万场次,宣传教育群众300万余人次。培育“理响宣城”“三言两语”等一批志愿活动品牌。评选表彰了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77例,入选省“月评十佳”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2例,谈贤贵、桂清泉、殷美明、宁国市“怡养家园”关爱失独家庭志愿服务项目、宣州区宝城社区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移风易俗打造“新风堂”
十年来,宣城市突出移风易俗,文明村镇品质更加彰显。修订文明村镇测评细则,常态化开展村镇测评。评选命名市级文明村镇690个,市级文明村镇占比全省第一;县级文明村镇713个,县级文明村镇占比全省前列。持续开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全市77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一约四会”制度,覆盖率达100%。865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6个村规民约、1个居民公约获选全省优秀;入选省移风易俗高质量创新案例2个。通过会堂改建、农家乐共建等方式推进“新风堂”建设509个,节约酒席办理资金2200余万元。深化乡村德治建设,广泛开展“道德积分制”,落脚到村,实施到户,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逐步构建起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