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安徽省司法厅印发了《关于命名2022年安徽省示范司法所的决定》。其中,宣城市(含广德市)共有35个司法所位列其中。据悉,前一次省示范司法所创建并命名是2016年。
近年来,宣城坚持以人为本,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先后启动了司法所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新时代司法所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通过加强司法所组织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推进新时代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
靶向聚力,建好标准规范司法所。目前,宣城全市97个司法所均实现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五个规范化”,做到了办公场所、标识标牌、调解室、岗位工作牌、着装“五个统一”,做到了“一所一徽一牌”,在社会上树立了司法行政窗口形象。各司法所悬挂调解徽牌,制作调解席卡和当事人温馨提示,规范了调解程序,有力提高了调解效率、调解质量和调解社会公信力。同时,通过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沟通,配齐副科级司法所长86人,占比88.66%,配备司法所工作人员443人,较三年行动前增长47.67%。目前,全市司法所办公用房所均面积170.3平方米,增长45.5%,配备司法车辆56辆,增长36.6%。
精准施力,优化便民服务举措。以“司法为民”为宗旨,以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基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司法所“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等职能作用。全市构建起市、县、乡(镇)、村(居)四级调解工作网络,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1018个,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97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860个,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941人,历年调解成功率均超过98%,无因调解不当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安置帮教对象建档率100%,卷宗制作规范标准,衔接、安置、帮教等工作流程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实体平台全面入驻安徽法律服务网,开设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各类电商式法律服务店铺205个,店铺开通率100%;优秀店铺162个,优秀率近80%;入驻各类法律服务人员5029人,上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1035个。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长效增力,培育特色工作品牌。利用现有办公资源,立足“一所一特色”,深挖文化资源,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巩固放大特色亮点,统筹推动“一县一所一点一室”三微建设。如:旌德县版书镇将活字印刷元素、郎溪县梅渚镇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元素、泾县黄村镇将文房四宝元素应用于司法所建设,绩溪县家朋乡将竹编文化应用到“幽篁里”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中。同时,各司法所还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建设协调者、组织者、实践者作用,通过发掘特色做法,打造出一批在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乡村法治建设等工作中各具特色的司法所工作品牌。
按照“内部挖潜力、外部树形象、服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宣城市各司法所年均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司法行政干警年均入户走访5万余人次,接受群众各类法律咨询2万余人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万余人次,组织法治宣传活动5000余场,提供法律援助1000余件,为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促进基层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翟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