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宣城市林业局通报了该市全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力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相关做法。
据介绍,宣城市建立市、县两级林长直接联系林业产业基地、林业经营主体、基层林长制度,协调解决保护发展问题。持续深化县级林长巡林履职媒体公示制度执行力,每季度按时公示公开县、乡、村三级林长履职动态。建立健全“林长+检察长”和“五长五联”协作机制,实现林业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加强292.3万亩公益林管理,发放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378万元。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和林地用途管制,发放管护补助资金2046万元,公益林、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
近年来,该市持续深化生态富民,以竹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为先导,设立引导资金,形成集聚发展。累计经营竹林17.73万公顷、木本油料4.47万公顷、林下中药材1.13万公顷,全市现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市级三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50个。建成“中国森林氧吧”6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处。共招引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林业项目26个,总投资84亿元。探索开展竹林和山核桃托管经营,在不改变林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连片整合,或承包单户零散山场,全市共托管经营竹林4万亩,托管经营山核桃2.5万亩,实现了“小山变大山”。
宣城市还借鉴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将碎片化的林地进行规模化的收储,把森林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包。推动成立“两山公司”10家,全市已发放《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421本,农户受益金额578.3万元。搭建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全市成立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和国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各7个,进一步畅通了社会资本、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资林业渠道。与建行宣城市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林权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实现林权金融功能、碳汇功能和市场化功能。截至目前,建行宣城市分行发放“绿水青山”贷21笔1320万元。加强与省农担、国元公司对接,建立“省农担+国元+宣城”合作机制,发放“五绿兴林•劝耕贷”222笔1.66亿元。
宣城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为重点,以国储林项目为载体,以作风和能力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林长职责,全力推进竹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森林中药材产业链,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梅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