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担当作为,凝心聚力苦干,持续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福祉。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监管。一是开展 2022 年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对淮南全市 8 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 116 个乡镇及以下饮用水水源地组织集中排查对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要求,对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水域及陆域进行一次集中检查。重点包括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状况,尤其检查是否涉及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雨涝口排污、生活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地表水型水源地河流(湖库)水质状况、交通穿越的应急防护设施状况、保护区上游(周边)各类污染源等方面,严格值班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制,开展日常巡查,健全水源地监管长效机制,指导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再次开展“回头看”,确保前期整改完成的问题不反弹,保持“清零行动”工作成效。二是开展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监测。2022 年四个季度对全市 43 个在用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例行监测,其中地表水 29 个,地下水 14 个全部达标,并按要求上报省站。三是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结合水源地专项审计反馈整改问题清单,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
(二)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入河排污口定期进行监测,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联合监测检查问题整改专项行动。组织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支队结合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对全市 128 个入河排污口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及排污情况逐一排查行动。重点厘清和核实每个排污口责任主体,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专项行动共发现入河排污口存在 3 类问题,其中 6 个入河排污口存在水质超标问题,10 个入河排污口存在环境卫生问题,6 个入河排污口存在标牌设置问题。
(三)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监管。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联合检查,组织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支队、信息中心、市局有关科室,根据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淮南全市 6 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开展污水收集、处理问题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维护情况、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园区规范管理情况以及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共发现5 个工业园区存在 2 类问题。
(四)加强国省控断面监管。一是建立重点断面清单。全面分析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将均值水质未达到优良、单月水质下降 1 个以上水质类别的断面纳入重点断面清单,明确水质问题及水质风险问题。二是全面开展排查。以断面所在县区为主体,全面排查国控断面上游 10 公里范围内河道、支流和各类排口、泵站,对于闸坝型河流,如监测断面位于闸下的,排查范围为上游 10 公里,下游 5 公里范围。三是全面开展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在河道排查起始点、支流入河口、各类排口、各类泵站上,监测指标为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及其他超标指标。四是全面分析溯源。根据排查、监测情况,组织开展全面分析,对水质明显较差的支流、排口、泵站等进行溯源,查找影响水质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农田退水等污染来源,查明问题原因,建立问题清单。
(五)加强汛期污染监管。一是构建预警调度机制。每日安排专人盯控水质数据,梳理每日数据走势,对异常数据及时分析原因,形成“短信预警—排查原因—结果反馈—整改落实”闭环机制。二是组织编制汛期水质监测预警方案。
(六)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020年淮南全市共排查报送农村黑臭水体共计 14 条,其中国家级监管清单 3 条,省级监管清单 11 条,并按年度推进,截至目前,14 条中已完成整治 7 条,2022 年需治理完成潘集区 1 条现已完成。
(七)推进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24 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中完成 19 个,5 个在建;26 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中完成 23 个,3 个在建;36 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中完成 33 个,3 个在建;57 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已完成治理 48 条,9 条在建。总完成率 85.9%。
(八)加强焦岗湖及入湖水系治理。3 月 2 日,颍上与毛集在颍上举行了对接会,联合开发保护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迈出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从“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从“一湖两治”向“合力治水”的坚实步伐。3 月 10 日,由省生态环境厅召集,淮南、阜阳两市在毛集实验区召开 2022 年一季度焦岗湖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会议,讨论完善焦岗湖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就尽快实现焦岗湖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进行交流讨论。形成水下森林,净化了水质。(刘欣 记者 徐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