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淮南市水利局扎实推进河湖保护治理,着力打造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生态体系,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夯实河湖长制工作基础
淮南水利部门及时优化河湖长制管理体制,强化河湖管理制度,召开市级总河长会,审议通过《淮南市河湖长制工作市级考核办法》,及时跟进出台《淮南市河湖长制工作2022年度市级考核方案》,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细化河湖管护目标任务,结合“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分类施策,分别制定印发7条市级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细化管理措施,明确牵头单位,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2022年,市河长办累计下发问题交办单、工作提示单、督办单35份,累计开展跨市联防联控5次,跨县区联防联控8次。
动真碰硬主动作为,突出河湖管护专项整治
“纪委+”助力河湖问题整治。认真贯彻落实省级总河长会议精神,以坚持“查问题、找差距、理措施、抓整改”工作要求为导向,开展与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黑臭水体专项排查,共摸排问题9处,形成警示片,经市级总河长会议审定后交办各有关县区。“河长+检察长”共推河湖管护。淮南市人民检察院聘任河长办2名工作人员为“特邀检察官助理”,进一步完善“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去年,市县两级检察院围绕水体污染线索办理情况公益诉讼立案13件,向有关监管责任单位制发诉前检察建议8份,有效推动河湖问题整改。组织河湖长制县级交叉互查。按照“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互查要求,安排各县区之间开展河湖长制体检式督查(县区交叉互查),重点督查河湖“清四乱”工作情况。持续深化淮南市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各县区签订《淮河干流淮南段县区河道交界水域采砂管理合作联动机制协议》,坚持巡查向前一公里。强化行刑衔接,配合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累计实施采砂案件编制生态修复评估报告35份。2022年,淮南全市共开展日常巡查3291次,专项打击行动91次,拆解非法船只16艘。
纵深发力“五水”共治,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提升
严格水资源管控,细化市县两级水资源指标体系,推进县域取用水管理标准化建设,有效管控取用水总量。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全市2021年度水普以外20条河流(湖泊)全部依法划定管理保护范围并经政府公告,划定成果矢量数据全部上图。完成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汇总审批,规划成果矢量数据全部上图。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切实提升河湖岸线及周边环境改善,2022年未出现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现象。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排查“四乱”问题9处,全部整改销号。建立重点断面清单,明确水质问题及水质风险问题,全面开展排查监测、分析溯源,2022年淮南全市8个国考断面达标比例100%,11个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0%,未出现劣Ⅴ类国控、省控断面。积极加强湿地管控,实施侵占湿地图斑问题排查整改,淮南全市湿地保护率增长到47.22%。扎实开展林业增绿增效,提升水土保持、涵养水源能力,完成造林22394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28%。实施沿淮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种植芡实、荷花、苦草等水生植物12000亩,编制焦岗湖生态治理方案,启动湖区环境治理工程。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实施淮王鱼保护区渔业资源监测工作。推进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全市14家港口企业使用覆盖率达100%。(记者 徐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