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淮南民政“五大发展”推动城乡社区治理走深走实
来源:记者 徐洪勇 阅读量:10000 2023-02-08 13:26:19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月3日上午,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淮南民政部门把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城乡社区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到了“五聚焦五实现”,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各项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助力了城乡社区长期和谐稳定。

聚焦机制建设,实现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去年以来,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的通知》、《淮南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关于规范村庄撤并调整工作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工作举措》。

聚焦队伍建设,实现社区工作者数量质量双提升。2021年换届后,淮南全市827个村、279个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100% 比例“一肩挑”,7696名村(社区)“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下1619人、占比29%,大专以上学历2536人、占比45.4%。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达2682人,平均每万名常住城镇人口拥有城市社区工作者14.3人,超出省年度考核目标4.5个百分点。积极开展“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选树,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命名表彰12名淮南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1人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称号,3人获评全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聚焦作风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会同市委组织部推行换届后村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干事创业十一条举措,激励广大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深入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严格把控全市新建小区无偿配套社区组织用房审核关。加强村(居)民委员会配套组织建设,落实和完善村(居)工作规程,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各下属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市村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786人、占比95%,社区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兼任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250人、占比90%。村(社区)党组织纪委书记或纪检委员被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室聘任为监察信息员,有效衔接,形成监督合力,实现对村(社区)“两委”成员监督监察全覆盖。

聚焦创新管理,实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开展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将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特困人员帮扶等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486个、农村社区网格3810个,网格员5181人(专职网格员总数1364人)。推深做实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扎实开展2022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淮南19个村(社区)入选“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村(社区)通过司法部、民政部复核保留“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经司法部、民政部复审,田家庵区舜都社区和寿县柴岗村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命名第九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7个。

聚焦疫情防控,实现城乡社区稳定安全。切实履行民政职责,全力抓紧抓细抓实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调度、报告、督查、指导等制度,动态研判疫情形势,及时抓好处置。建立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三级包保”制度,制定《村(社区)疫情防控“六项十条”工作提示》,指导各县区做好社区防控。成立四个社区管控督导组,对全市村(社区)等场所,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编报疫情管控督导简报等29期。(记者 徐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