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是山区大县、农业大县,山区面积广、农村地域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着道路里程、交通事故占比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交通设施水平低的“两高两低”严峻形势。近年来,太湖县坚持问题导向、树牢底线思维,通过建立“六项机制”,持续推进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交通管理组织领导机制。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太湖县电动车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县政府先后出台《太湖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太湖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厘清责任、细化举措、优化保障。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重新修订《联席会议规则》,进一步明确职责、明晰任务,每月坚持召开联席会议,常态化分析形势,强力推进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县政府全方位加强交通管理人财物保障,推深做实农村交通管理“两站两员”建设,按照每个劝导站3万元,每名劝导员4000元/年的标准,将全县15个乡镇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经费和174个村农村劝导员的工资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将村支书纳入兼职劝导员队伍。巩固已建成的7个交通安全劝导站作用,启动15个二级交通安全劝导站、174个村级劝导站建设,选聘174名村级交通安全劝导员,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
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机制。针对农村农用车、轻型货车载客,城区电动车违法载人等突出问题,创新探索派出所、交警队联勤联动、捆绑作业勤务模式,将全县划分为5个执法联勤协作片区,落实流动巡查、定点执勤、周末勤务、夜间勤务,填补空间盲区、破除时间空档,做到因地制宜、靶向治理。2022年以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9万起,其中酒驾醉驾194起、超速762起、超载245起、超员143起、货车违法载人134起,“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处罚5850起。针对采茶旺季农用车、面包车、电动车、中巴车非法转运采茶工人突出交通隐患,全天候对重要路段、进山道口开展视频巡查,路面交管中队划定责任区,分组带队上路,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通过视频巡查、路面巡逻,先后查获12起货车载人上茶山和面包车超员100%以上上茶山的交通违法犯罪,对相关责任人顶格惩处。
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牵头,公安、教育、交运、应急等部门协同配合,联合开展校车整治、大货车治超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清零”行动,清理排查重点隐患车辆2398辆、重点驾驶人1455人,检验农村面包车2211辆,报废面包车705辆,“两客一危一货”“营转非”大客车、校车等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分别达到99%、100%。组织公安警力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企业,细致深入进行“过筛式”隐患排查,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段)1988处,同时主动汇报、争取支持,县政府2批次拨付4000余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农村地区隐患路段整改,做到压减存量、不添增量。紧盯春耕农忙时节农村交通安全风险特点,推动有关方面落实属地责任、监督责任、主体责任,摸底、走访、调查用工单位、种植大户27次、191家,对全县139家茶场全部落实面对面警示教育、逐家签订安全管理承诺书,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组织开展“七进”交通安全宣传54次,媒体曝光典型案例7次,发布警示提示信息6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份。在农村地区公路沿线刷写永久性宣传标语342条。拍摄交通安全宣传短片1部,入围全国第二届法治宣传作品参加评选,编排交通安全宣传节目4个,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主动对接县融媒体中心,每个乡村每天利用“大喇叭”播报2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运用方言将典型案例、常见交通违法行为通俗易懂地传播给农村群众,增强宣传覆盖面、穿透力。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综合防治机制。县道交办组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综合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交通安全形势,全面分析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环节,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今年以来,以县道交办名义向有关乡镇、县直单位下发交通安全整改通知书24份,督查通报2份。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失责失察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乡镇、单位,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全县通报,并抄报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规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通讯员 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