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界首市光武镇立足实际,探索成立劝善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工作室,坚持“由心而治”的理念,吸纳多名退休教师志愿者轮班常驻,充分发挥中立站位、及时便民、免费服务、专职专业的四大优势,坚持找“病因”、治“病情”、除“病根”,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充分运用“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协商平衡利益”等方法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治理“心病”,探索出助推镇域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在工作中,该镇坚持把脉找准纠纷“病因”,做好调解前分类分流。“劝善团”总结出矛盾纠纷产生的六大因素: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通、认知不对等、法律不明确、诉求难满足、权益被损害。前期心理咨询专家与纠纷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问题,根据“六大因素”把矛盾分类分流,以矛盾化解为明线,心理疏导为暗线,开具化解矛盾纠纷的“处方”,让调解员化解矛盾有的放矢。截至目前,劝善团已为121余人次开展心理疏导与调适。坚持对症治疗矛盾“病情”,强化调解中介入跟进。矛盾纠纷调解中,以调解员为主导,心理咨询专家根据早期的心理“把脉”,适时跟进打“辅助”。对需要心理咨询专家介入的,心理咨询专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叙事疗法等方法,帮助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和伦理感化。自2020年10月以来,工作室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79件,有效实现打开心结、化解矛盾的目的。坚持德法相融根除“病根”,确保调解后以事明心。劝善团坚持“依法调解,以和为贵”的调解理念,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调解中引导当事人积极向善、敬老爱亲、诚信讲义。同时,借助心理学上的格式塔疗法,帮助当事人从“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激发当事人自己渴望明法理与享安定的心理,将纠纷化解与释法明理融合,把调解的过程变为当事人学法、懂法、守法的过程。成立以来,劝善团走进5个社区、9个村委会进行政策宣讲、心理科普、心理讲座、心理调适等公共社会心理建设,进一步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效实现了“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双赢效果。(杨冬梅 任筱彦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