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天长市把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会议精神、强化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市镇村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会商联办机制”,在三级政务服务机构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91个,聚焦业务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事项100%回应,可办事项100%按时办结”目标。
明确职能 规范设置
“小窗口”能办“大事情”
“办不成事”窗口本质上是一个躬身为民的通道。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并明确实行从登记受理到处理办结的全过程闭环管理。这一创新机制保证了群众有事“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同时,该市定期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会商研判,促进各主题综合窗口高效运行,并同步开展综窗受理事项梳理、优化办事流程工作,有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综合窗口受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效能,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等各项窗口管理制度,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率、无障碍、更温情。
健全机制 规范运行
“小窗口”连接“大通道”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的都是企业和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针对这些事,天长市及时总结分析现象背后的问题和原因,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该市还根据市镇村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会商联办机制,集中力量强化对镇村便民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在技术上提供支撑,凡对办不成的事,做好及时上报、反馈和解释工作;对难办的事,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会商解决办法;对不给办的事及时督查,推进限时办理;现场不能明确答复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天长市还建立反映问题库及会商联办典型案例库,对会商联办解决的问题由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进行总结归档,制作成典型案例,转给镇、村两级窗口,作为以后出现类似反映问题的解答解决参考案例。
强化落实 规范服务
“小窗口”发挥“大作用”
通过落实领导带班等制度、公布三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热线电话、搭建市镇村三级视频联动会商平台,实施承诺办、指定办、协调办、灵活办。自窗口设立以来,天长市已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引导近3000件,帮办代办300多件,会商联办“疑难杂症”94件。
为民情怀最动人。急事、难事、烦心事,问题再难,都不能让群众作难。服务真心,民众才不会寒心。“办不成事”窗口是天长市政务服务创新的具体体现,其聚焦难点、对症下药,让百姓办事心里更有底、体验更便利,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每一个部门和窗口的价值据守。让窗口“办成事”成为常态,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造为转变作风的前沿哨所。(通讯员 刘倩 齐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