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矛盾的根源并加以化解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我们的目标是不让矛盾纠纷进入下一环节,尽可能将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青阳县朱备镇党委副书记罗晶在谈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时说道。
6月2日,记者在朱备镇采访中了解到,该镇近年来坚持源头治理,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凡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项主动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筑牢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事前广聚民意
筑牢矛盾纠纷排查“防火墙”
“乡亲们,关于安置区选址,我们提供三个地方供大家选择,你们认为哪个地方好,我们就把安置区安排在哪里。同时啊,考虑到大家经济情况和家庭喜好不同,安置房的房型我们也设计了三套供大家选择。”在池黄高铁江村段征迁工作中,朱备镇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对群众宣传政策时耐心地说道。
涉及群众切实利益,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乃至信访问题。朱备镇在征迁工作中,做足前期工作,针对拆迁户关注的安置区选址和房型选择等问题,准备了多套方案,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充分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整个征迁工作中,未发生一起群众信访事件。
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工作上,朱备镇都做到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吸纳群众建议,将有关决策与群众的诉求有机融合,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筑牢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的“防火墙”。
事中积极化解
架通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连心桥”
“领导啊,你们修路是好事,但以我多年的经验,这条路容易积水,你们不修排水沟不行,以后积水到路上不但会影响我们村民出行,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我们明天就安排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如有必要我们就安排修排水沟,请您放心。”朱笔村村民何大叔在看到镇政府修路时,提出了修建排水沟的合理诉求,并第一时间得到了政府的反馈。
在日常各项工作中,朱备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摒弃“怕麻烦”的思想,认真对待群众提出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了解核实,第一时间处理到位,从源头防范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架通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连心桥”。
事后暖心回访
画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章师傅,村里给你那块地平整的情况您看了嘛,您还满意吗?”“哦,我去现场看了,平的很好,还在界限边给我搞了小树苗栽了,搞得不错哦。”不久前,村委会在进行公共绿化时,因界限不清,在章师傅家地块和公共地块交界处进行了取土。事后,章师傅要求村委会对其进行恢复。镇政府核查属实后,督促村委会及时恢复,并安排了暖心回访,章师傅对于镇村的处置表示满意。
近年来,朱备镇坚持把“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形成了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聚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以来,该镇共发现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起,均已全部化解。与此同时,坚持开展暖心回访,把评价交给群众,真正让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画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通讯员 吴俊杰 罗晶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