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机,就能完成电子送达;身处异地,通过视频方式即可参与庭审、调解;借助终端,即可实现“无纸化”办公……近年来,砀山法院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将信息化工作与司法便民紧密结合,一方面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打造便民服务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变革,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智质融合,走出了一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司法便民水平的新路子。
一、 “指尖化”服务减轻诉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诉讼服务工作深度融合,逐步将线下服务项目集成到线上,先后上线了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律师服务、网上退缴费、网上保全、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等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在线立案、跨域立案、在线保全、在线委托鉴定等全流程诉讼服务。
二、执法办案提质增效。依托全国“统一送达平台”进行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电话送达、公告送达等,实现裁判文书及时送、及时看,提高送达成功率,加快案件审理进度,缩短诉讼周期。2023年,使用电子送达6469件,电子送达率89.3%。执行案件集约办理,通过“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做到查人找物精准出击,切实维护案件当事人胜诉权。2023年以来执行案件进行“点对点”查控2708件,网络查控率达100%。
三、线上解纷方便快捷。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当事人可以通过微法院、多元调解小程序等平台申请网上调解。利用调解平台远程视频调解功能,实现跨地域纠纷化解,调解员、当事人通过视频调解、在线签字确认、在线出具调解书和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诉前化解矛盾纠纷效率。2023年以来,通过人民调解平台化解案件3374 件,调解成功204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为65.75%。
四、“无纸化”办案集约高效。建成多功能一体化的智慧法庭2个,在庭审过程中实现电子阅卷、电子签名捺印、笔录辅助生成、智慧质证、远程开庭、互联网法庭等多种功能,法官、当事人、律师等可全程实时查看笔录和查阅卷宗。依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利用智能文书编写,实现智能识别卷宗内容、快速标记、全文检索、案件信息自动回填,确保裁判文书内容准确无误。2023年以来,已有4224件案件使用了智能文书编写,提升了案件审判质量。(赵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