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今年截至目前,世界文化遗产地皖南古村落优秀代表黟县西递、宏村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秀美的自然风光,瑰丽的文化遗产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近年来,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以检察蓝助力高颜值,努力为写好“美丽黟县”锦绣文章增添检察注脚,为奏响“黟见倾心”华彩乐章注入检察音符。
府检联动强协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黟县检察院深化府检联动,建立“河、林、田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为协同做好各职能单位间信息共享、联合督办、宣传联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凝聚保护合力,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及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衔接配合,不断提高涉河、林、地生态环境案件办理质效。今年以来,该院对9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督促违法行为人补植复绿林地97.034亩,缴纳生态环境资源损害费用1.2万余元,督促行政机关给予违法行为人行政处罚21万余元,增殖放流鱼苗69万尾,与农水、公安等部门座谈交流5次,联动守护好黟县的绿水青山和蓝天净土,共同描绘好“画里乡村”“世外桃源”的秀美画卷。
公益诉讼扬利剑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人文价值。黟县检察院积极探索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通过走访调查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督促职能机关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事前预防工作,建议对不可移动文物作出标志说明并挂牌保护,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并以案件办理为契机,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会签《黟县文物保护公益工作协作配合制度》,以协作配合共同织密文物保护网,着力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合力守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检察听证共答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充分挖掘非遗文化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更是责无旁贷。为推动搭建多方协作平台、集思广益共同助力非遗传承发展,黟县检察院组织召开了非遗保护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遗技艺传承人、县教育局、文旅体局的代表以及检察听证员共同参加,围绕保护传承主题,畅谈非遗传播融合发展新思路。汲取宝贵意见后,黟县检察院结合实际情况向相关职能单位提出检察建议,以“我管”促“都管”,为黟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汇聚多方合力、贡献检察力量。
综合保护当管家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水平转化,黟县检察院在县国投集团挂牌成立“两山”转化综合司法保护实践站,以能动履职服务助力“两山”成果转化,力求以更精准的法律监督工作促进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两山”转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供综合司法服务。(通讯员 许腾飞 潘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