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一张嘴 一支笔 一双脚 一方平安 ——记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磨店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旭
来源:安徽法制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斐 阅读量:10000 2023-10-13 09:19:50

当警察就只想做个“片警”吗?

是的,从转业之时成为‘片警’后,我愿一直扎根基层。我每天处理小事、纠纷,对辖区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当再次有人问到这个问题时,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磨店派出所民警王旭还是没有思考就脱口而出。

社区民警,俗称“片警”,是派出所中最普通,也最常见的。作为公安图鉴中最细腻的“针脚”,王旭干了14年的社区警察,在鸡毛蒜皮,柴米油盐中,找到了与老百姓打交道的门道,处理纠纷的“密码”,找到了被人信任、被人依靠,理顺大事小情的成就感。

我家就在派出所辖区里,在这里能干一辈子。”王旭打定主意,几年后退休了,也要继续帮大伙做事。

20岁时,他选择冲锋在前,在军营中洗礼成长;41岁时,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选择警察这个职业,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保家卫国”的誓言。

坚守一线,将“片警”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做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者,就是王旭的选择。

家里有个大小事,就找王哥”

干了14年的社区民警,王旭工作起来有多认真?

他就是个铁人,有时晚上11点路过他办公室时,灯还亮着,走近一看,王哥还在录入走访信息。”同事殷立兵说。

他是我们的王哥,只要我们发现异常,他随喊随到。”辖区飞驰汽车修理厂负责人高爱武说。

王警官,每天都看见在辖区里转。不仅人头熟,连家里的狗都熟了,见了不叫,直摇尾巴。”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勤劳社居委党委书记陈凤云说:“有事我们一起调解纠纷,有他在肯定事半功倍。”

王校,是我们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交通安全讲座、反诈宣传都在行,学校有个大小事,一喊立马赶到。”新站实验中学总务主任徐磊说。

王警官是驻企警务站的联络员,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办理居住证多,他总是帮忙送上门,免去企业员工来回奔波。”新站区长百科技园运营负责人余大海说。

铁人”“王哥”“王校”“王警官”,都是大伙对于王旭的昵称,话语里也满是对这位老黄牛式民警的认可。

磨店派出所地处新站、瑶海、肥东等3个县区交界处,社情较为复杂,王旭负责的勤劳、东站社居委呈现出“一大三多两突出”的特点:“一多”为辖区面积大,达到8.3平方公里,占派出所辖区面积的近十分之一。“二多”为管理人口多,辖区实有人口3.4万余人,近六成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单位场所多,辖区有回迁小区3个、老年城1个、各类学校5所、各类企业80余家。

保证辖区365天的安全运行,虽是“半路出家”,但王旭始终保持着热爱,风雨无阻靠的是像绣花一样的精细功夫,走街串巷看护好社区的每一寸土地。

应对家长里短、平凡琐事是社区民警工作的日常,为此他将“家”搬进了以他命名的“王旭警务室”里,一天超过12小时,白加黑,有问题、有纠纷尽快帮解决;为时时刻刻守护在辖区居民、企业旁,他驻守在4家警务室,是8个“网上警民议事厅”, 3200余名群友的群主,

14年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王旭的职业生涯中少有惊心动魄,也难见鲜花掌声。但在他眼里,不管多么辛苦,没有大事就是最好的事。也正是这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尽心尽力,确保了诸多风险被化解在萌芽状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拥有血缘、亲情的人发生纠纷,当冲突上升到法律层面,在法律和亲情发生碰撞时,如何处理好这一件件家务事?王旭有自己的“办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应到处理纠纷也一样,事情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仔细分析矛盾的根源,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掌握处理矛盾纠纷的良方,需要扎根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而这把传承枫桥经验的“钥匙”就在王旭的口袋里。

这个小本子里,小到居住证办理,大到矛盾纠纷调解乃至哪家有啥困难需要帮助的,一条条准确记录,一条条兑现落实。”被大家称为“口袋里的社区警务”,一支笔记下辖区大小事。

一年记录上千条,每条里都有他“知民情、降警情、减防情、防危情、控舆情、增感情”的故事。故事多了,“主人公”也多了,认识久了心结在哪就清楚了,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

遇到邻里纠纷,给予当事人适当宣泄情绪的时间,再介入调解,这时或许‘婆婆嘴’的一席话就是良剂。”

青少年教育需要两代人一起学习,共情处理能让事半功倍。”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不是暴力的温床。解决这类事情,需要果敢和耐心,有时更需要强硬一些。”

和打击犯罪不同,各类家长里短的纠纷类警情,不是孰对孰错的判断题,在当了14年“片警”的王旭看来,这是道考验共情能力和说话艺术的论述题。

时代在变,调解的类型和方法千变万化,但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王旭靠着一张嘴、一支笔,一颗为民初心,用心走访、真心倾听,走进群众中、深入群众里,敲开群众家门、打开群众心门。

看到你,就有安全感”

老旧小区管理难这是通病。如何破题?迫在眉睫。

警察,别动!双手抱头,蹲下!”这一幕紧张刺激的出警画面发生在今年7月,也就是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期间。

一段时间以来,老旧小区治安形势复杂,一直是藏污纳垢首选之地,王旭在精准掌握了数10条举报线索基础上,会同新站公安分局治安大队行动队顺藤摸瓜、走访摸排、拉网清查,一举发现、捣毁了12个警情高发、问题反复、反响强烈的突出黄赌窝点,实现了辖区黄赌警情“零发生”。

为彻底改变老旧小区管理落后局面,王旭抢抓2020年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有利契机,统筹对接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积极发动街道干部、街道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仅用40天就完成了勤居苑等8个小区硬件改造,使部分区被挂牌整治的“老、破、旧”小区蜕变成为制度有用、信息精准、科技赋能的防范典型,管理面貌焕然一新、辖区居民交口称赞。

如何有效借助属地部门合力,共创平安社区、法治社区,是长期困扰基层派出所难点问题。为此王旭主动联系辖区街道、社居委,全面发动红色小管家、社区打传队等综治力量加入巡逻队伍,利用他们熟悉社区的小巷小路、顽瘴痼疾这一特点,不断提升巡逻防控精准度、覆盖面。同时在“王旭警务室”基础上建立了“义警之家”,号召辖区居民、商户、志愿者加入义警队伍,分发袖标马甲,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社区建设。

王哥一出面,小区周边再也看不见小赌场、小发廊,小区管理也有了新面貌,安全感十足。”随着一盏盏小警灯亮起来了,一条条红袖章戴起来了,一件件蓝马甲穿起来了,一个个新科技用起来了,这些看得见的巡逻防控力量交替出现,让群众对王旭更加支持和信任。

辖区里的一老一小,王旭时刻牵挂着。

久久夕阳红老年城的老人中,不少是年岁较大、行动不便,且身患疾病,更有甚者由于缺少子女陪伴,导致情绪无常,脾气暴躁。

照顾好这些老人,是王旭的第一等大事。

主动靠前服务,每周抽出时间走访,甚至有时还需“陪聊服务”。

今年80岁的文老师,曾是一名小学老师。自从老伴去世后,他被儿子送进了久久夕阳红老年城。刚到老年城,各种不适应,让他看谁都不顺眼,导致纠纷不断经常报警。

知道老人任性、爱面子,接处警时,王旭进入房间时,先是换上一身便服,苦口婆心地劝解老人,在了解其“怕孤单”的心结后,多次联系其儿子前来探望。随着时间推移,老人适应了,有了其他伙伴后,心结治愈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你再进行体罚,公安机关将立即予以处置!”

辖区某中学学生蔡某某,因其父亲酗酒后经常被打骂,导致其出现自残行为。摸着孩子的伤口,作为父亲,一贯和蔼可亲的王旭变得严厉起来,对其家庭多次入户走访、了解缘由,协调学校将孩子移送医院治疗、开展心理辅导,帮助解决住校和食宿问题。

通过种种教育帮扶,蔡某某的父母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诺不会再打骂孩子。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蔡某某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好转,去年年底还向王旭递上一份优秀的期末考试成绩单。

他真喜欢当‘片警’”

和王旭结婚26年来,爱人高长美与其总是聚少离多。之前是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夫妻俩有段长达13年两地分居的生活,转业至合肥市公安局新站分局磨店派出所后,王旭又一心扑在工作上,将家搬进了警务站。

为了这事,高长美没少抱怨过。2014年,考虑到辖区里派出所太远,为方便群众办事,王旭在家里建起了家庭警务室。

谢谢王哥,还在家里建了警务室,我们老百姓办事太方便了,晚上遛个弯就能找到您。”在家里,看到群众的笑脸,听到群众办成事后的感谢话语,她才发现丈夫王旭真喜欢“片警”这个职业。此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高长美也成了警务室里不领工资只干活的“特别助理”。

跟了王旭两年的徒弟叶永健,在他眼里师父就是个“活地图”,不仅能准确指出辖区每栋楼的位置、说出每家单位的名称、每户困难家庭的电话,还能记得辖区居民的各种大事小情。“哪户办了居住证,哪天办好可以送证上门,师父门清,记得比谁还清楚。”

这时他才懂得,“片警”应该这么当。

虽然离退休没几年,但王旭干起工作来还是很拼,所里有勤务任务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2022年6月22日一次勤务,不出意料,王旭又是一个报名参加。

可是这次,出了意外。

凌晨时分,他带领巡控车组开展巡逻盘查,一辆可疑车辆为躲避盘查,突然冲卡窜逃,王旭被撞伤倒地,身体多处骨折,鲜血湿透警服。

所幸抢救及时,全身19处骨折留下的是身体伤残。没有在掌声中居功自傲,也没有在伤痛过后就此退缩,在熄灯70天后,“王旭警务室”的灯又亮了起来。

一时间,来慰问的、来探望的群众挤满了警务室。

王哥,回来了,我们可想死你了”这是苹果,祝你平平安安”“王哥,要保重身体,有事说一声,我们来帮你”……

辖区群众你一言,我一语,有人帮忙拿凳子,有人往他怀里塞吃的……拄着拐杖的王旭看到此景,眼睛有些湿润。

在城市的地图上,派出所很小,但是在百姓心中,派出所却很大。作为公安图鉴最细腻的针脚,每扑灭一团纷争的怒火,每解决一个居民的难题,王旭和同事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撑起一把把平安大伞。

万家灯火背后,在省城合肥,正因有和王旭一样步线行针的践行者,靠着精益求精管理,深耕百姓心中的安全感,让平安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