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陵县公安局烟墩派出所着力打造“近邻警务”品牌,努力建设平安烟墩。作为乡村振兴参与者、建设者的农村警务力量,该所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勠力同心夯实农村警务,在乡村振兴逐梦路上,不断发光发热。
强化主业 让群众更放心
南陵县烟墩镇区域面积103.8平方千米,人口20490人。烟墩派出所现有民警6名、辅警6名。一直以来,该所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理念,让民意引领警务,让警务保障民生。
烟墩镇地处山区,村与村之间相隔较远,最远的村庄车程约一小时。派出所民警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山道,8个村居177个自然村乃至每一个监控探头的布点,都在他们心中。这里的每一份平安,都是他们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常态走访工作是烟墩派出所民辅警的工作标配,根据辖区农户农闲与农忙特点,灵活调整常规工作模式,开展上门入户、田间地头走访。向群众宣传禁赌禁毒、反诈反邪、打击养老诈骗、防范非法集资等安全防范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和警民联系卡,引导和帮助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指导基层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掌握流动人口现状,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定期走访民宿、工程项目等外来人口聚集场所,摸排掌握涉企隐患纠纷,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
今年以来,派出所共走访辖区单位、农户1200余家(户),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100余份,实现了辖区电信诈骗案下降80%。
化解矛盾 让群众更安心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烟墩派出所深化“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建设平安烟墩的生动实践。
7月13日,村民王某和汪某因门前水泥地归属发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 民警了解情况后,将双方当事人约到一起,认真听取他们各自的诉求陈述,之后,民警找到原始相关依据,从法理上耐心释法明理,从情理上唤起双方邻里乡情,消除对立情绪,并在派出所和镇司法所的见证下,由村书记将两家有争议的土地重新划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症下药、以理说事,王某、汪某最终握手言和。
其实,这只是烟墩派出所推行“四心工作法”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四心工作法”是接待当事人要热心、倾听要虚心、疏导化解要细心、解决问题要公心,以换取当事人的暖心、安心,积极促成调解,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为矛盾双方提供公平公正、暖心服务。“四心工作法”是烟墩派出所运用群众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的创新之举。
此外,烟墩派出所打造“近邻警务”品牌,发挥地域优势,以“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精神融入现代警务建设,探索“社区共治”“群防群治”和“邻里互治”等现代社区警务工作,将公安主责主业延伸到每一位参与者身上,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社会治理中枢格局网络,不断增进警民沟通联系,切实发挥警民力量融合的倍增效应。
今年以来,烟墩派出所充分发挥“警民联调”机制,依靠综治、司法、村组等社会力量,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起,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镇、服务到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
优化服务 让群众更暖心
今年2月25日晚,烟墩派出所接到该镇中心小学校长电话:六年级学生小亮(化名)因与家长争吵离家出走一直未归。值班民警经过仔细查看附近监控探头,果然发现小亮曾出现的身影。民警立刻将小亮的相关信息在南陵公安工作群发布,请相关警种和其他派出所予以关注并巡逻查找。为了尽快找到孩子,南陵县公安多警种迅速联动,所有社区警民议事厅微信群纷纷发布寻找信息。在警方的努力下,相关线索不断传来,寻找范围不断缩小,26日零时22分,好消息终于传来,离家出走的小亮被找到,当家长看见孩子时,激动得说不出话。
近年来,烟墩派出所将“民心所向、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深植于全所民警心中。工作中,烟墩派出所以“服务不缺位”为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最大限度实现“马上办、一次办、舒心办”。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特殊群体,民警上门办,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等方式,尽量让群众免予来回奔波,不让群众“白跑趟、跑空趟”。
由于历史原因,烟墩镇遗留下来少数云贵川籍外嫁妇女多年黑户的问题,烟墩派出所建立清单,向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汇报。一年来通过电话、发函,主动对接外地公安,先后解决了3名贵州籍、1名云南籍、1名广西籍妇女在当地无户籍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和良好的社会口碑。
烟墩派出所,一个偏远山区的基层派出所,2022年绩效考评第一,获芜湖公安2023年“最美党支部”称号;6名民警,其中5名获得不同的荣誉。
“安徽杰出人民警察”、烟墩派出所所长王修强发自肺腑地说:“群众满意和认可,才是我们的荣耀。”(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