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1995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工作,把人生最美好的28年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了小小的三尺讲台,使农村基础教育这块相对贫瘠土壤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他就是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名班主任——冯云。
“爱岗敬业,不忘初心”是冯云坚守的执教信念。作为班主任,冯云以校为家,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以勤勉的工作作风、创新型工作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著的教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乡村学校执教28年里,冯云先后获得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名班主任、芜湖市教育高层次人才项目主持人、芜湖市卓越教师、江城最美教师、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他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南陵县、芜湖市先进班集体。
扎根农村,心系孩子
冯云说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班主任更需要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和信心,有耐心和真诚之心,对班干部有放手之心,与科任教师有协作之心,对家长有热情之心。有了这些“心”,班级就好管理了。
1995年工作之初,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们都能完成义务教育,他利用业余时间,双腿走遍了每一个村庄及家庭,了解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他还为那些因贫困辍学的农村孩子奔波筹措学杂费,甚至多次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使他们再次走进改变命运的知识课堂。
小乐是个十分叛逆的男孩,有时旷课、打架斗殴、欺负同学,经常在课堂上恶作剧让老师无法上课,冯云多次去家访,其家长离异又都在外打工,无人监管他,属于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冯云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几乎每天都找小乐谈心,讲自己儿时在农村自律自强,努力拼搏考上大学当上老师的经历。周末也去照顾他,直到他慢慢理解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此他端正了态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毕业后光荣参军,现已退伍,工作在基层,成为带领村民振兴乡村的业务骨干,由一个问题少年变成了励志青年。毕业时他带的这个班没有一个学生辍学、流失。他所带班级学生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多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竞赛,县、市级运动会,足球比赛等一二等奖,教育教学质量能到学校领导、同事、家长的认同,可谓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全面发展。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年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多名农村学生考上名校、出国留学并学成回国成为各行各业精英,技术骨干,科研人才。
慈父情怀,呵护每一位学子
冯云管理班级的秘笈是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及时体察他们的内心动态,疏导情绪,化阴霾为朗日。作为任课教师兼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慈父般的关怀和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贯的作风和敬业的精神。他从细微处入手,以实际行动把爱传播给每位学生。1999年夏天皖南地区连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担心学生程云森每天回家路途远且过渡河不安全,他把程云森带到家里和他同吃同住半个月余,耐心的陪他饭后散步、聊天。程云森顺利考入南中,重点大学,现工作于上海。每每称呼他为恩师。
冯云对于特殊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小蕾,先天轻度智障,且家境十分贫困,父亲重度残疾,母亲、奶奶先后病故,年迈的爷爷肩负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为让小蕾继续读书,他拿出自己一部分工资,为其垫付学习费用,每天耐心辅导她,从最基础知识对她补缺补差,三年春来秋去从未间隙,直到她被录取中职学校护理专业。
近几年来冯云用他的爱心、耐心,以及专业的心理辅导成功地将几位心理问题学生、抑郁症女孩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他用慈父般的关怀换来了学生们衷心的爱戴,正是他对学生慈父般的爱,也使得无数的身陷泥潭的学生迷途知返,积极进取、拼搏励志,重新绽放出他们的青春,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以校为家,甘于奉献
冯云家住县城,妻子也在农村初中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不耽误教学,儿子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请邻居、亲戚朋友接送。2019年10月,冯云的父亲被查出患上罕见的骨髓纤维化病,随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冯云带着父亲辗转上海、南京、芜湖医治,且父亲一住院就是大半年,住院期间他与姐姐商定白天她陪护,周末和工作日晚上轮到他,所以他每天放晚学都匆匆赶到医院晚上陪护,第二天清晨赶回学校,他一天假也没有请,直到今年2月19日冯云的父亲在医院病故。往返的奔波与晚上陪护,原本清瘦的他体重一下降了近二十斤。
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冯云用无私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平凡的岗位上安贫乐教、爱岗敬业,不争名利、只争朝夕。他扎根农村教育,辛勤耕耘,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犹如春日映山红般简单而美丽的绽放在农村孩子们的生命里。
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冯云是师德榜样,是教育的脊梁,他有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品德、处处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用平凡的工作见证了一名教师对教育的执着,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