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定远法院为老人撑起维权伞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1-14 15:09:55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近年来,定远县人民法院始终把探索完善涉老维权工作、创新涉老审判和执行机制、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注重对老年当事人开展细致化、全方位的耐心劝说和情感疏导,力求达到案结事了法情相融的良好效果。

开设窗口 细化便民

在诉讼服务中心,定远县人民法院不仅为前来咨询、立案的老年人提供导诉咨询服务,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老花镜、放大镜、医药箱等适老设施。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操作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的老人,推行“一对一专员服务”,更以手把手、心贴心的“一站式”服务,由专人对老年人耐心讲解立案流程,指导书写诉状、填写立案表格等,开辟涉老案件“绿色通道”。对进入法院办理业务的老年人优先接待、优先立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立案、预约立案、上门调解、诉讼费减免缓等服务,把热情服务贯穿于司法服务全过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针对涉老年人易发、多发的赡养费以及侵权、婚姻家庭等领域案件,该院建立健全诉调无缝衔接机制,由诉讼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进行导诉解答,并根据个案特点,耐心向老年当事人宣传诉讼常识,将涉老年人案件的诉讼材料对接至多元调解涉老专业团队。团队则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案件基本情况及当事人诉求,匹配适合处理案件的调解员,同时引导参加诉讼的老年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及时准确地到有关庭室办理相关事宜,减轻老年群众诉累,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

多措并举 创新机制

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定远县人民法院发现,“涉老”执行案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此,该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对家庭纠纷类案件,集中以亲情血缘为切入口感化当事人,在情法之间寻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平衡点;合同纠纷类案件,聚焦法律角度释明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促其履行,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被执行人又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老年申请执行人,以执行救助为出发点,多方筹集司法救助基金,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探索权益保护新途径,延伸司法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乡村、社区、广场,开展法律维权咨询服务,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强化老年人的维权意识。该院进一步细化执行举措,不断提升“涉老”案件的执行力度,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柔情执结 高效维权

执行案件能否及时执行到位,关系到申请执行人的切身利益,对老年申请执行人而言,执行款对保障其晚年生活质量尤为重要。该院在执行“涉老”案件时,倡导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采取柔性、温情、灵活的执行措施,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权益,达到法情相融、和谐统一的效果。

“感谢你们不到一周就帮我要到了赡养费,还打开了我们父子之间多年的心结!”10月20日,拿着赡养费的八旬老人紧紧握着定远法院执行干警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事情要从2020年8月说起。家住定远县某社区的八旬老人黄某共育有三子,黄某患病生活无法自理,其次子黄某乙认为多年前老人拆迁房分配偏心拒绝赡养,无奈之下,老人将次子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黄某乙每年支付老人赡养费6000元。判决生效后,黄某乙未履行,老人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考虑到赡养纠纷执行案件具有法律与道德并存的特殊性,如果简单地强制执行,不利于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为让老人安享晚年,在深入了解黄某乙与其父亲的矛盾后,法官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前往黄某乙家中联动执行。经过法院与社区工作人员从情、理、法等方面,耐心向黄某乙讲明不赡养老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最终,被执行人黄某乙主动将拖欠的18000元赡养费交到老人手中,并保证今后一定按时支付。拿到赡养费的老人拉着执行干警的手,感激地连声道谢。至此,这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纠纷得以成功化解。(通讯员 丁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