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项目全周期质量管理,创新开展“高标准农田+”实践探索,着力提升建设标准和质量。2023年芜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5万亩,总投资超6.9亿元。截至十月底,全市38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确定主要任务,精准建设内容。该市下辖县、镇、村三级联动,深入项目区实地调研,充分听取项目区群众意见,多方论证,科学制定项目清单。统筹相关项目资金,引导秸秆综合利用、绿肥种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酸化土壤改良等项目向高标准农田集聚,协同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按照绿色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优化工程布局,建设生态沟渠、生态道路等,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田园,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规范全流程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出台《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12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管理规范化。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纪检监察组开展项目建设检查,保障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果。联合市公管局对中标单位“标后履约”情况开展检查,规范项目标后履约行为。
强化资金保障,足额落实配套。芜湖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操作办法》,明确市与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农田建设地方投入支出责任,资金分担比例:无为市和南陵县按5:5分担,其他区按4:6分担,为芜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积极探索创新,强化管护落实。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实行市、县、镇、村分级管理,构建政府、村级组织、农户共建共管共享的“三位一体”机制,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实施办法、细则等,积极探索创新管护模式,有的县区通过政府采购物业化管护团队,或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保险管护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