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无”船舶为躲避长江水域执法查处,擅自驶入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的湾沚区段停泊,从事维修、改装和拆解等作业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印发的第二批人民监督员工作典型案例中,“芜湖市两级检察机关共同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公益诉讼办案活动案”入选。
“这次亲历现场参与听证,芜湖市两级检察机关强化职责履行,查处多起内河违法行为,青弋江水域‘三无’船舶违法乱象得到根本性扭转,检察机关以我管促多管最终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人民监督员在参加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湾沚区院)举办的“三无”船舶整治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时说道。
芜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其湾沚区更是因水而生、以水为名,境内水系纵横,长江主要支流青弋江贯穿湾沚区。但“三无”船舶长期往返于长江与青弋江内河之间,存在擅自航行、从事维修、改装、拆解及非法采砂作业等活动,不仅对该水域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也给长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2020年5月,湾沚区院在履行“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河湖巡查中发现多条“三无”船舶为躲避长江水域执法查处,擅自驶入长江下游重要支流青弋江的湾沚区段停泊,从事维修、改装和拆解等作业服务。个别船舶在维修、改装过程中,为了能将船舶冲滩上岸,私自开挖了河道堤坝;在作业过程中,油污散漏江面,造成了水污染。湾沚区院立即开展调查,经现场勘察,走访相关行政机关,调取相关书证材料,询问相关证人等,认为芜湖市某局存在怠于履行内河海事监管职责情形。2020年5月27日,湾沚区院向该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严厉打击“三无”船舶违法活动,维护内河水上交通安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检察建议整改期合理期限内,该局未能整改到位,2020年11月25日,湾沚区院依法对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诉方式进一步增强检察监督刚性,经过芜湖市、湾沚区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在二审期间,该局加强对青弋江“三无”船舶查处整治力度,以“查”、“堵”、“打”、“梳”为切入点,会同公安、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联合巡查、规范登记、水上执法、政策宣传等方式、严厉打击“三无”船舶违法行为,并以其履职到位,公益保护目的已经实现,向检察机关申请撤回起诉。
为公开公正认定该局履职情况,芜湖市人民检察院指令湾沚区院公开审查撤回起诉的申请,为此,湾沚区院依法组织了公开听证,邀请人民监督员、水务、环保等部门共同乘船亲历青弋江水域进行查看,查阅执法资料,深入了解水域船舶的治理现状。通过沉浸式听证,人民监督员认为该局已经强化履职,撤回起诉更能好回应和鼓励行政机关积极整改,更符合检察监督的内在要求。芜湖市两级检察认真研究,采纳了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经报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撤回诉请。2022年5月23日,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撤回上诉,公益诉讼起诉人撤回起诉。同时根据监督意见,继续保持跟进监督,巩固“三无船舶”治理成效。
办理本案中,检察机关准确把握住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守护人的角色定位,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成功遏制了长江支流青弋江“三无”船舶违法乱象的情况,有力保护了长江水资源环境和水上交通安全,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湾沚区院以办理此案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与区河长办、海事部门联动配合,开展了“三无”船舶整治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并积极推动建立内河海事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联动协作机制的建立,对“三无”船舶整治形成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商共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检察智慧和担当助力长江大保护,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