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构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 打造司法服务靓丽名片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1-27 16:07:46

近年来,镜湖区人民法院聚焦群众“立案难”“解纷难”“诉讼难”等问题,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从“最多跑一次”到全程网上办理,诉讼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镜湖区法院在诉讼服务平台3.0得分93分,并列全市第一、并列全省第二。

以人民需求为目标 重塑诉讼服务新格局

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为切入点,全力打造零距离、全方位的诉讼服务格局,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高效司法带来的便利。

运用好新租赁办公场地,打造全新诉服中心。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导诉、立案、信访、调解四个功能服务区,采用“柜台式”开放办公模式,整合立案、送达、鉴定、特邀调解、案件分流、信访接待、诉调对接等10余项服务功能,实现庭审外诉讼事务“一站通办”“一站办妥”,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

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总入口,集成12368热线、律师服务、安徽移动微法院、安徽诉讼服务网等平台,提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远程服务。今年以来,网上立案、跨域立案6905件,网上缴费14765笔、电子送达6055次。利用音视频调解室、“云上法庭”智能庭审系统,突破传统纠纷解决时空限制,为当事人跨区域参与案件调解、庭审提供便利,今年以来在线调解案件4591件、网络开庭274次。

镜湖区法院坚持司法人文关怀,开通特殊群体当事人绿色服务窗口,对涉军、涉残等符合条件的案件优先立案、审理和执行。针对数量较多的批量案件,设立单独窗口专人立案,并利用休息时间集中办理,有效缓解立案拥挤,保障普通群众诉权。

该院还为特殊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服务。一位当事人于2015年提供劳务时,因房梁倒塌,致一级伤残,现卧床在家,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本次起诉系索要后续治疗及护理费用。立案庭接收到立案申请后,及时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立案庭尽快上门为其办理立案手续。

2023年2月15日早上,镜湖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朝阳率立案庭工作人员赶到镜湖区方村街道当事人家中,向其说明来意,并悉心地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叮嘱他要加强营养,好好休息,争取早日康复。接着,张院长向其送达了受理案件相关材料,并让他签署了缓交诉讼费申请。当事人及家人感受到了法院上门立案服务的便利与温暖,向张院长一行表达了感谢,并由衷赞扬:“上门立案真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

一直以来,镜湖区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居住偏远、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等线下诉讼服务,切实做到诉讼服务无死角,目前共开展上门立案、调解90件。

以非诉解纷为核心 打造诉源治理新“名片”

司法是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防线。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强烈期盼,而通过人民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化解纠纷“速度快”“不花钱”。

“我代表家人,对镜湖区法院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由衷地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2023年3月6日,镜湖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封来自市民马先生的感谢信。

马先生的父母虽对离婚达成一致意见,但对财产分割争议较大,双方一直僵持不下。马先生担心母亲身体无法承受太多刺激,遂于2023年2月24日替其母亲向镜湖区法院递交了诉讼申请,并向立案庭副庭长王劲松说明母亲身体情况。本着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的原则,王劲松当即决定安排诉前调解。当天上午,特邀调解员张静接手该案,第一时间完成了阅卷。了解情况后,张静中午就联系双方到法院调解室现场调解。在惊讶法院工作效率高之余,马先生陪着母亲按时来到了法院。整个调解过程中,张静热情、仔细,双方都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充分阐述了各自的意见,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坏情绪也在此得到了释放。几个小时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立案庭法官随即对双方达成的协议作了审核并出具司法确认。不到一个工作日,困扰马先生家很多年的难题就被彻底解决了。

在诉讼服务中心的调解工作室内,还有8位像张静这样来自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的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其生活经验丰富、善于疏导沟通的优势开展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已向特邀调解员推送诉前调解案件1673件,其中调解成功1117件,成功率高达66.77%,为案件进一步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

由芜湖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中心安排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和调解基础的司法机关退休人员10余人作为调解员进驻法院,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为当事人提供公司类纠纷、金融类纠纷等复杂案件的诉前调解服务,目前已结案1984件。

选派干警前往镜湖区市民服务中心驻点办公,为前来咨询的当事人协调处理赡养、继承、抚养、财产等涉及婚姻家庭的矛盾纠纷,并提供立案、调解、宣传便民司法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今年以来共调解成功案件223件。

以提质增效为重点 实现案件办理快慢分道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仅要力度,还需要速度。

建立分调裁审工作机制。完善办案系统繁简分流识别标准,对起诉到法院的民事纠纷,按类型分流至调解团队收案调解,通过提供诉讼风险评估,引导当事人选择裁决、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对调解成功的,及时出具司法确认书、诉前调解书,增强诉前调解司法公信力;对调解失败的,固定无争议事实,协助做好案件移交工作,进入立案和繁简分流程序,实现“诉前分流、收案调解、司法确认或转入诉讼程序”诉调双向衔接。同时,制定简易程序案件办理规程,对案件进行精准分类,对受理发现不适宜使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及时转换审理程序,真正实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

发挥速裁团队作用,服务速裁快审。将占全院50%以上民商事案件交由民事速裁庭办理,在案件审理中坚持类案和关联案件检索机制,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促进案件同案同判,保障实体公正。创新采用要素式审判方式,制作要素式表格,采用表格式裁判文书,让庭审“轻装上阵”,让判决“一目了然”,通过“类案集中+要素审理”的审判方式,实现快节奏、高质量办案。今年以来,该团队共受理案件3877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580余件,调撤率达到38.81%。

深化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审判系统。持续用好“智审云”类案一体化审判平台,突出在线快速立案、智能事实认定、文书自动生成等应用,实现金融借款、信用卡、保证保险、追偿权、物业服务合同五类案件快立案、快送达、快审理的运转模式,高效化解系列纠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自2022年5月20日正式运行至今,“智审云”平台审理案件7832件,团队法官人均办案1119件,平均结案用时16.5天,智能生成文书准确率98.23%。目前,镜湖区法院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份;另有一项相关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

镜湖区法院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着力打造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快速高效的司法服务。(通讯员 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