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县长沟镇马王村大力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完善网格覆盖,构建“1+N”调解队伍
“群众一进村委会就能看见公示牌,各级网格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都有,有纠纷找干部调解就方便多了。”泗县长沟镇马王村群众付军说道。
找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定位,坚持网格覆盖“无死角”,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入户走访和谈心谈话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帮助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积“小平安”为“大民生”。按照预防在先、防范在前,严格落实网格员工作要求,不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紧扣“发现早、处置稳、不升级、不恶化”的要求,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最基层。
为及时掌握村情民意,搜集群众意见,全面搜集掌握潜在性的矛盾纠纷线索,将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环境治理等小问题解决在“初始”。长沟镇马王村不断完善网格体系,成立以网格员为主,“五老”、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为辅的“1+N”调解队伍,全村共划分14个网格,配备81名网格员(13名为专职网格员、2名为村两委兼职、66名为志愿者)。定期开展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重点学习邻里矛盾、赡养纠纷、劳动争议等最受群众关心、最易激化的社会矛盾纠纷,通过法治讲座、情景模拟、实境观摩等形式,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战水平。
健全治理体系,实现“四大模块”全面提升
以人居环境、志愿活动、服务管理、依规自治“四大模块”为抓手,实现治理体系化。人居环境方面,开展美丽乡村“最美文明户”评比活动,实现“居住硬环境”提升。志愿活动方面,针对老人、儿童、妇女、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关心关爱活动,实现“生活软环境”提升。服务管理方面,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信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实现“服务长效化”。依规自治方面,制定实施“最实用”的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制度,让“有德者荣、失德者窘、无德者耻”,营造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实现“管理制度化”。
把提升群众满意度、化解矛盾风险作为基层治理最主要的任务目标。通过网格覆盖,群众遇到的困难、发生的矛盾纠纷,都能通过电话、微信群、或面对面反映到所在网格,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对网格员办不了的事,无法解决的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报由村党总支书记予以调处化解,坚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化解矛盾风险方面,由包村干部和村书记牵头,成立村级矛盾调解队伍,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到常态化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加强村级信访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值班接访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协同各方力量,形成“党建引领”崭新局面
发挥党员、人才和群众作用,持续激发组织活力和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凝聚党员先锋力量,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发动村内26名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兼任政法网格员,负责联系左邻右舍,让群众平时见得到党员、有事找得到组织。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乡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退休还乡人员作用,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积极扩大网格群覆盖面,搭建在外与在村人员共建共治平台,让高素质、有文化的人才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凝聚群众主体力量,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把“话筒”交给村民,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信息,让村民知晓村中大小事,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旗飘扬有人举、支部号召有人应、群众困难有人帮”的崭新局面。
马王村书记曹金松在网格员培训会上说道:“作为村干部,我们用心办好事,用情办实事。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都是宅基地、田边地边、家庭矛盾等,我们通过口头调解、书面调解,把群众的心结打开,矛盾化解到位,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确保把小事做好,不负组织的期望。”通过健全治理体系,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近两年来,马王村实现“0”人到县、去市、赴省、进京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县“五面红旗村”。(朱涛 张栋 沈若愚 江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