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宿州市检察院联合宿州监狱举办“假释人员现身说法活动”。
假释人员丁某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给全监服刑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宣讲课,丁某讲述了假释给其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鼓励全体服刑人员踏实改造,积极申报假释,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服刑人员听后备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严格遵守监规,积极改造,力争获得减刑、假释机会。
这是一个假释适用质效双赢的案例,《蜕变》一文的记述,读后引人深思。
2023年12月6日,丁某再次踏进了监狱的大门,可这次他和其他罪犯不一样,不是因为再犯罪而“二进宫”。
七年前的中秋十月,他因犯敲诈勒索罪入狱服刑,那天的阳光很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他却被和煦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心里布满了阴霾,身体像掉进了冰窖一样冰冷。想着将要失去十年的自由,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年迈多病,还在上学的儿子尚需照顾……柔弱的妻子将代替自已挑起整个家庭的担子,她能撑住吗?悔恨涌上心头,真不该为了一时之快而输掉自己的人生。
陌生的环境、不太友好的同监、严格的监规,在夜深人静时,他经常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会在梦里见到亲人,可醒来时见到的却是铁窗和铁门……
曾经受人尊敬的校长如今变成了令人鄙夷的阶下囚,是破罐子破摔,还是认真悔罪,细心的狱警、耐心的检察官让他很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适应环境,遵守监规,积极表现,使他顺利得到了两次减刑。
每一次的减刑都代表着离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直到今年初,狱警告诉他符合假释的条件时,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也就意味着他将很快能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了。结果会在一个月左右出来,这段时间,他每天都想问问有结果了吗?同监的狱友调侃他说:“你又没什么背景,肯定办不成。”他心里犯了嘀咕,“是啊,没关系,没熟人,我提前出监肯定希望不大!”但公正的结果用事实反驳那个狱友的揣测,3月30日那天,他的假释申请最终获批。
“假释是重要的刑罚变更措施,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桥梁,我们在办理这个案件中遵循‘集中审查,重点监督’原则,围绕案件的提请、审理开展检察监督,采用‘调查核实+询问走访’双重保障的实质化办理模式。”检察官这样说到。
丁某的刑满日期为2025年1月,这次假释让他得以提前两年回归家庭和社会。
“我今年48岁了,父母已接近90岁高龄。假如我当初不听检察官和狱警的话,怎么可能会获得多次减刑和假释,那样我也就没有机会给两位老人尽孝了。”提起自己的假释,他坦言,像做梦一样,内心始终充满了感激。
今年9月,检察官会同监狱警官再次来到丁某老家进行回访,也正是这次回访,让他内心萌生了再回监狱的想法。
家访的检察官和狱警鼓励他一定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时表示如果有需要,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他干事创业,使他更好地融入社会。检察官和狱警两次家访都婉拒了留下吃饭的请求,这样无私的关心和帮扶,这样公正廉明的办案态度,让他无比感动,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于是他当场主动提出,希望能重新再回监狱一趟,用自己的假释经历现身说法,给在监服刑人员做一个正向引导。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社区矫正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又一次来到宿州监狱。这一天,阳光依然很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心里也是温暖的。
熟悉的教官、熟悉的监友、熟悉的床铺……不同的是身份已转变,更让他坚定:一定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假释机会,重新做人。
“服刑是对我们的惩罚,但我们依然有重新做人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机会。我这次回来,就是想用我的亲身经历证明,只要大家不放弃,走正路,踏踏实实配合警官改造,就一定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减刑假释机会,希望你们在监狱努力改造,出监后积极生活,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监狱的演播中心清晰地传出他坚定的声音。
现在,每天下午三点,他都会带着父母出去遛弯,两位老人也许是因为有了儿子的陪伴,每天的幸福溢于言表,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他的家庭也重新回到了正轨。接下来,他要计划从事养牛行业,与乡亲们一起共同致富。
他,已然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正在积极地实现从服刑罪犯到社会合格公民的角色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