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远县龙亢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总目标,积极探构多元立体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布局,在资源整合、机制落实、方法创新上下足功夫,持续推动各类民间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力推动“枫桥式”工作法在龙亢生根结果。
细化资源配置,筑牢枫桥式战斗堡垒
增强队伍组织力量。严格制定选聘标准,从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中选聘出48名调解员,整合144名“一组一会”、2名法庭工作人员、1名派出所警员等力量,始终坚持“月培训、季测评”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打造标准化办公场所。将镇级信访超市建设纳入2023年乡镇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财政资金投入10万余元,有效利用综治中心闲置场地,精心谋划空间布局,于4月份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一站式办公流程,凸显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服务理念。对标同步完成龙亢村标准化信访超市打造。
落实专项经费保障。镇党委政府将调解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为每位调解员每月发放基本补助260元。通过以案定补的方式激励调解员工作热情,按照纠纷难易程度,每成功调处一起,给予相应补助。
深化机制运行,厘清枫桥式工作职责
坚持领导值班接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参与工作日值班,重要节点由党政主要领导开门接访,及时登记和受理群众反映诉求,根据难易程度设定办理时限,接访领导包保到户、包案到人,凸显“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初心。10月份镇党委书记参与接访,召集林业、土地、民政等部门负责人现场研判和解读政策,成功化解2件历史积案。
加强“清单+闭环”管理。规范登记信访超市接访台账,整合市县长热线来电、信访局交办案件,由值班接访领导签批交办职能部门处理。镇综治中心发挥调度作用,督促当前办理进度,及时回访巩固成效,便于优化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2023年以来,共计登记受理群众来访问题181余件,已化解180余件,回访178人次,满意率100%。
统筹部门联动处置。2023年以来共召开20次矛盾纠纷化解联席会议,针对历史问题、涉法涉诉等复杂矛盾纠纷,由政法委员牵头职能部门人员进行研判分析,制定可行方案,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矛盾纠纷高质量化解。2023年7月份针对莫湖村群众省访邻里纠纷问题,镇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多次碰头会商,最终促使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化解两家多年积怨。
强化方法创新,解码枫桥式服务密钥
“堂食+外送”服务到位。针对政策纠纷类型问题,对接职能部门现场答复,部分家庭琐事由调解员进行口头调解,实现“气着来、笑着走”。针对土地、邻里纠纷类型问题,安排乡镇和村级调解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活用“调解十四法”,两头齐发力促成协议一致通过。2023年4月份接到汪彭村群众反映土地边界不清问题,通过镇村调解员到现场测量,在重新打下地界灰桩后,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村居微法庭”常伴生活。积极对接龙亢法庭,乡镇和24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村居微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定期回访、征集民意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问题,让每次调解工作变成有效的普法过程。2023年以来,“村居微法庭”参与处理矛盾纠纷23余件,配合县法院完成满意度回访17余次。
再创特色调解新品牌。在“老支”调解室的基础上,衍生成立以女性调解员为业务骨干的“宁大姐调解室”,对标开展婚恋家庭矛盾化解工作。发挥退休村书记“人熟、地熟、事熟”优势,聘用6名退休村书记,成立“老支书”调解工作室,参与处置土地宅基地、邻里关系等类型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共计化解18起婚姻家庭矛盾,积极协调处理各类群众纠纷,用“小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守护“大家”的和谐稳定。(刘洪花 记者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