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唐欢 徐奥萍 李斐 周莹莹 通讯员 徐芳 王娅飞 徐永杰 阅读量:10000 2024-01-25 09:10:06

智能监管高效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1月16日8点50分,固镇县人民法院执行大厅热闹非凡,在干警的引导下,申请执行人有序地来到案款发放大厅。喧闹的执行大厅,执行局涉民生案件案款集中发放活动有序开展。现场,执行干警逐一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确认发放金额;线上同步,案款发放严格按照“一案一账户”要求,当日在最短时间内共向20余名涉民生案件申请人发放执行案款60万余元。

执行案款发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省高级人民法院聚焦“及时高效发放案款”,创新推进智能监管,研发“案款智能监管系统”,实现每一笔案款收、存、管、发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同步配套“网格化”建立案款专员队伍,通过案款智能监管系统,对案款是否及时发放、“一案一账号”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常态化全覆盖核检案款发放情况,确保应发尽发,系统自动留痕。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省委书记韩俊现场调研省高院工作时,对“案款智能监管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事人在官司胜诉后,最关心的就是何时能拿到钱。而案款及时发放关乎老百姓的司法获得感,也是法院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体现。”1月16日,省高院执行局局长毛剑告诉记者,为了推进高效发放案款,2023年,省高院研发了“案款智能监控系统”,先后研究制定了《执行案款管理工作常态化通报制度》《执行案款案外人发放公示制度》《执行局、财务部门、督察部门案款对账核查制度》,做到了案款管理规范、高效、透明,实现应发尽发,形成案款监管的“安徽模式”,彻底解决了案款监管难题。

“案款智能监控系统”如何实现每笔案款及时到账、流转明确、效率保障?毛剑介绍,看得见才能管得住,因为执行案款体量大,对应的案件数量多,该监控系统对案款进账、流转、出账做到了全流程监控,破除管理者对案款进账、流转、发放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没有抓手的问题,实现可视化实时跟踪、清晰展示全省法院每一笔执行案款的收、发、存实时数据,每一项数据可倒查至承办法院、承办法官、具体个案,为案款管理增添“一双火眼金睛”。

据统计,2023年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409029件,发放执行案款435.20亿元,同比增长20.58 %,首次超过新收案款,超期未发案款实现动态清零。倾力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共执结涉民生案件71988件,执行到位金额45.3亿元。

如此规模的案款发放,除了通过监管系统,还要有人管理系统,确保发挥实际作用。据介绍,我省法院“网格化”布局案款监管,全省126家法院均配备案款专员,通过案款智能监管系统,对案款是否及时发放、发放时长等进行实时监管;案款管理专员实行分级统一调度,上级法院案款专员在监管中发现问题,可调度下级法院案款专员进行核查,做到“上下一盘棋、全省一张网”,实现即时捕捉、快速处理案款发放异常情况。目前,针对案款发放中存在一些难以直观监管的情形,我省高、中级法院均建立每个月常态化检查、抽查机制,全覆盖抽检辖区法院所有在账未发案款,发现无法定事由延期发放、提存等情况,第一时间通报到院,即时整改,并纳入对法院和法官的综合考核,确保应发尽发,系统自动留痕。

公益诉讼守护“舌尖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民心”工程。

受理食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112件,立案1713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38件,提起诉讼437件,在369起案件中提出惩罚性赔偿,共向损害消费权益者诉请惩罚性赔偿3400万余元……这一组组生动的数据背后,是去年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在做好检察公益诉讼,守护群众“舌尖安全”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

从“菜篮子”到“米袋子”,从“肉案子”到“饭桌子”……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食品市场综合整治,以实际行动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

将客人吃剩下的废油提炼加工成“口水油”,继续供其他客人食用,持续两年十个月之久……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某火锅店,牛某某、王某等以“口水油”方式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就该案移送线索、证据并支持省消保委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023年8月,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各被告连带支付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12万余元并在淮南市公开发行的市级以上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以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提起、支持消保委提起公益诉讼,诉请惩罚性赔偿金3400万余元,加大惩戒力度。

为提升办案质效,我省检察机关坚持向大数据要战斗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推动大数据监督赋能。铜陵市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平台发现辖区内部分餐饮商铺存在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超许可范围经营食品等问题,向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拓展其建立的“督促安全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危化品安全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模型,运用于食品安全方面,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

年关将近,农贸市场也格外热闹。走进蚌埠市龙子湖区的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纷纷卸下“滤镜”、换上“素颜”,市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看起来光鲜水灵的食品到家后却发现并不新鲜。这一改变,正得益于蚌埠市检察机关开展的“生鲜灯”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生鲜灯’有绿色、红色和黄色,五花八门,就像一层‘滤镜’让消费者难辨真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蚌埠市龙子湖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朱婷婷曾多次穿梭在辖区各农贸市场调研,发现辖区内9个农贸市场、13个大型超市中的肉类经营者普遍使用“生鲜灯”。基于此,去年8月,该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决定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监督整改。12月初,龙子湖区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已全部整改完毕,300多盏“生鲜灯”被撤除。

以专项监督推动综合治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现制现售饮用水”“校园周边安全”“小作坊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形成食品安全保护合力。

 “警民议事工作群”打造指尖好“枫”景

滚滚长江奔流而过,巍巍大别山脉绵亘。在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的红色沃土上,面对警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突出矛盾,我省公安机关从党的群众路线中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充沛动能。

2022年8月起,我省公安机关打造“指尖警务”新模式,利用微信群搭建“网上警民议事厅”,让民警与千家万户“云”端相连,全力构建“全员覆盖、全警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警民互动平台。如今,9943个由社区民警牵头建立的“警民议事微信工作群”,覆盖村(社区)干部、平安楼栋长(村居长)、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居民住户、企业员工代表等406.7万人,一站式汇聚群众诉求,清单式解决急难愁盼,使公安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成为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真实写照,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治理格局中释放强劲动能。

触网只是第一步,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才是关键。

在黄山宏村,住户“晓燕”因自家孩子走失,焦急地在“宏村村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里发出了求助信息:“帮我转发一下,有没有人看到这个小孩,找了一个小时了。”群主民警收到信息后,迅速开展线索排查,并@群内成员共同寻找,线上线下齐发力,40分钟后,在景区商业街到处玩耍的男童被村民发现,随后由民警送回家中。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砀山县关帝庙镇的张某与李某,因土地界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群主民警燕鹏飞接到群众反映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认真听清缘由,在村“两委”的协调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最终同意采用传统的“揳灰橛”的方式现场测量,划定土地边界线。在众人的注视下,燕鹏飞带着民警张家辉蹲在田间地头,忙前忙后1个小时,终于将张某与李某的土地界限分清。看到最新标注的界限,两家人握手言和。

纠纷调解贵在“及时”和“就地”。

我省社区民警在线下走访的基础上,拓展“网上警民议事厅”等线上平台了解民情,围绕群众反映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开展排查收集工作,第一时间掌握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安全防范、第一时间开展矛盾化解,实现基层警务管理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打造治安良好、安全有序、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美丽“枫”景。

“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公司面临的损失不可估量。”在一场由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举办的产品推介会上,安徽辉隆中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握着民警的手感激地说。此前该企业因工业副产品盐酸存储达到预警值,面临停产风险,在通过合肥市“易制毒化学品警企议事群”紧急向民警求助后,风险得以解除。

由“警民议事群”到“警企议事群”,这一步的拓展再一次见证了公安机关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聚合力打造基层“大共治”模式的不懈努力。

 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我省公安机关以“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建设为小切口,撬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大平安,奋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治惠民成品质生活“幸福代码”

新春将至,全省多地群众正陆续收到诚意满满、干货十足的“法治礼包”,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普法手册、实用的法律援助维权清单、身边的法律服务站点地图……每一件都回应百姓关切,每一样都聚焦急难愁盼。

普法润民、复议为民、公证便民、息纷安民……在江淮大地,可感、可知、可信的法治惠民服务不断推陈出新,已然成为品质生活的“幸福代码”。

“无证利民”更便捷

“一个字,快!”2023年11月,在青阳县医保服务窗口,居民王先生体验到了告知承诺制实施带来的快捷便利。王先生因意外伤害无第三方责任且非工伤住院费用报销事宜到此咨询,本以为要提供很多材料,却得知适用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工作人员当即受理了他的申请,现场办理了医保报销。

你承诺,我办理。越来越多的“无证明”场景,正让群众、企业从繁复、漫长的证明过程中解脱出来。在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系统业务协同和公共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据统计,全省通过实施告知承诺制,为群众和市场主体减交免交证明材料219.24万件次。

近日,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安徽省“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4年6月底,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黄山市4个试点市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其他省辖市可以按照实施方案适时开展试点,力争到2024年底前,“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安徽全面推行,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型升级。

“一口对外”更精准

“行政复议申请书网上就可以下载,真方便!”

“通过行政复议调解,我及时拿到了补偿金,很满意!”

“行政复议实现了实质性化解争议,让我们避免了走诉讼程序带来的时间成本。”

一次行政复议调解,让案件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都满意。2023年9月9日,某建筑企业代表在六安市司法局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向工伤职工陈某当场支付工伤赔偿金,并撤回了对人社部门工伤认定不服的复议申请。

行政复议是解决“民告官”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在原来的行政复议体制下,群众不服某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这导致了职责配置分散等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自2022年11月1日起,除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税务和国家安全机关外,我省县级以上一级人民政府只保留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由本级人民政府统一行使行政复议职责,实现了“一口对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事项。截至目前,全省复议机关由千余个大幅缩减至121个。                     

“全省通办”更贴心

近日,皖东公证处公证员在“村居公证员”试点村——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为一对中年夫妇办理了抚养事实公证书。

2023年以来,滁州市全面推开村居(社区)公证员试点,建立1村1名公证员、1名联络员、1名宣传员工作制度,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已签订公证服务合同223份,实现全市村居(社区)公证工作全覆盖。

公证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纠纷、维护法治、巩固法律秩序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公证服务“向前一步”,群众办事“便利十分”。

    自2023年5月1日起,我省进一步放宽全省公证机构执业区域,对全省公证机构执业区域予以调整,继承、提存、赋强文书等公证事项均放宽至“全省通办”。调整后的全省公证机构执业区域,由原先按设区的市划分的16个合并为一个。当事人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就近选择公证机构申办公证。(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唐欢 徐奥萍 李斐 周莹莹 通讯员 徐芳 王娅飞 徐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