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文珍 张青川)1月26日,省两会举行第二场“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省人大代表张欣、游玮、凡殿才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紧扣全省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和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结合自身履职实践,谈感受、话发展。
张欣:利用大科学装置优势抢占科技制高点
“我省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身处安徽的科研人员来说,我们倍感幸运。”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欣表示,作为在安徽省的中科院一线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各项条件,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优势,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科技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张欣认为,其所在的研究院主要有大科学装置、交叉学科和建制化的科研团队这三大优势,“目前我们的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可以达到的稳态磁场强度世界第一。我们的科研人员可以依托它来进行物理、材料以及生物和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也促进了很多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中科院的科研人员,我们的专业性也要求我们必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进行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张欣围绕招才引智工作,从人才码、国际化学校和婴幼儿托育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可以从绿色出行等方面优化提升‘江淮优才卡’等功能,例如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停车优惠等。同时建议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和高质量国际化中小学,既能培育人才,也能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来皖留皖。”
在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方面,张欣结合科研工作,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建议加大对生命健康领域的“慢投资”;二是建议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游玮: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整体竞争力
“我不是安徽人,小时候提到安徽总觉得是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安徽已经跃变为科技大省、制造大省。” 作为一名新安徽人,亲眼见证了“安徽速度”,省人大代表、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游玮对当初选择安徽倍感自豪。
游玮认为,建设科技强省、制造强省需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整体竞争力,特别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技术环节较多,单点的创新往往很难实现对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推动,因此需要产业链整体协同创新,实现整个产业链自主可控、上下协同、持续迭代。
游玮以自己所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为例,证实了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并建议我省可以围绕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出台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相关政策。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建设全国性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同时面向相关产业链的整体需求,建设相关产品和技术验证的中试平台,加快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产品和技术从有到优的迭代。
在人才政策方面,游玮建议立足我省重点产业实际需求,配置针对性人才。同时依托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专项进行定向高端人才招引,配套相关扶持政策。此外,他还建议升级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支持政策,以及在人才密度比较高的江浙沪城市建立科创飞地并配以相应柔性引才政策,虹吸相关人才为皖服务。
凡殿才:推动化工企业向智能绿色转型升级
“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农林牧渔、钢铁化工、建筑建材、煤电产业等都是传统产业,占国民经济依然是主导地位,因此全面淘汰不现实,但必须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作为一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代表,省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负责人凡殿才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有关内容深有感触。
绿色双碳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面对挑战与机遇?凡殿才分享了自己企业的做法,提出应推动化工企业向智能绿色转型升级: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对于传统产品,利用退城进园的机会,全部停产老装置。对有市场的传统产品,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工艺、最新装备,重建新装置。二是转型升级,开发多种化工新材料,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绿色工厂。三是布局新赛道,进军绿色氢能产业。“未来绿氢将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氢能发展,我省又有先进的光伏产业,因此利用风光绿电制绿氢,向绿醇、绿氨方向发展,解决氢能远距离运输问题,这也正契合我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智能绿色制造业强省战略。” 凡殿才说。
在人才培育方面,凡殿才建议在大专院校增设安全管理专业。他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安全生产是各领域天大的事。当前诸多领域对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很大,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针对该类专业设置得很少。因此建议在皖应用型高校增设、多设安全管理专业,以适应当前政府监管及各行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助力安徽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