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民有所需 合肥法院“一级响应”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30 14:46:35

面向基层、尽职履职、贴近群众,近年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以赴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将“司法为民 公正司法”根植庐州大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群众有所呼 法院实时应

“您好,这里是合肥法院12368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2023年4月3日,合肥法院12368热线集约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实现两级法院12368热线由合肥中院集中接听、统一派单、集约管理的服务模式,对各项诉讼服务业务统一受理、一号对外、分类处置、限时办理,承担着各类群众咨询法律疑问、引导办理起诉立案的重要职能,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一问一答间,群众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从2023年4月3日至当年底,合肥法院12368热线集约化平台总来电量共277532次,成功接听量共277327次,平均接通率达99.93%,协调办理回复率100%,在接听量高居全省首位的基础上,接听率也跃居全省首位。

“谢谢你们,不然我根本不知道还可以强制执行,但是申请强制执行我找哪位法官呢?”“我还有几天答辩期就到了,想邮寄材料,不知道法官的地址怎么办?”……

诉讼过程中,不少当事人会因为找不到法官而着急,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法官在开庭、接待其他当事人或奔波在调查取证的路上。为了更好解决“找法官难”问题,12368热线作为一条纽带,切实为诉讼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热线的服务功能从原来的诉讼咨询,案件查询等单一服务,拓展为包含预约、转办、投诉建议、执行、信访、满意度等多项内容,纵向构筑全市两级法院热线业务上下协同、闭环管理、可视化追踪的服务模式,保证业务联络高效顺畅,确保12368热线打得通、法官找得到、情况说得清、回复及时到。

群众有所盼 法院实时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合肥法院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切入点,为促进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某公司曾是安徽本土最大的房地产民企,在合肥和省内其他地方都有以其命名的商业综合体。2018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及其关联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债务危机,企业财产面临被强制执行,生产经营无法继续的困境。

合肥中院受理该企业破产重整申请后,充分发挥府院联动协作机制,盘活企业资产,助力民营房地产企业“涅槃重生”。通过积极运用关联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手段,一体化推进重整工作,引入债权投资,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综合平衡债权人权益。经过多方努力,重整方案得到债权人的高度认同,该起合并重整案采用目前全国破产业务最前沿的理念与方式,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合并重整,多措并举,成功改善了公司的资产及负债结构,增强了企业运营能力。该公司及其所属43家公司重获新生,不仅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避免了数百名员工的失业风险,为地方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补充动能,为保就业、保交楼、稳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合肥知识产权法庭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优化“订单式”“点餐式”“问答式”法治宣传,专门成立了“庐知说法、合护创新”宣讲团队,先后多次走进科学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经开区智能科技园等,提供不同主题的司法服务活动,通过法治宣传推动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合肥中院还与长三角地区法院共同发布《关于服务保障科创金融改革的司法倡议》,与19家单位联合出台《关于提升办理破产工作质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与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共同出台《推进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二十条》等,持续优化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群众有所需 法院实时办

“真的太感谢你了,要不是您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的事情不可能这么顺利调解成功!”小周激动地握着蜀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张磊的手说道。

小周住在张某楼下,因张某的过失导致小周家中屋顶漏水,墙面、电器等财物受损,双方就赔偿事宜始终未谈拢。两家人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矛盾越来越深。虽然标的额不大,但是邻里纠纷不同于其他民事纠纷,两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简单的判决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网格法官”张磊专程前往该小区进行了现场勘验,在确定好损失情况及漏水原因后,当面向双方当事人解释法律规定。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这起案例只是合肥法院“法官进网格”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合肥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根据工作需要,选派法官和助理下沉基层网格,开展法律咨询、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目前,全市两级12家法院均组织法官和法官助理深入村(社区),加强对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构建起健全的司法服务网格体系。

“原来一有法律问题村民们就犯难,没个明白人给解答,现在好了,村民们有了法律问题,可以直接给法官打电话。”庐江县矾山镇石峡村村支书贾敬斌介绍。为了让“网格法官”随时在身边,合肥法院统一制作了印有姓名、照片和联系方式的公示牌,张贴在村社区公示栏,让“网格法官”主动“表明身份”,方便群众“有事有难找法官”。根据工作要求,网格法官提供普法宣传、巡回审判、纠纷化解、指导调解等各种司法服务,线上线下并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群众有所求 法院实时为

2016年12月6日,合肥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绿化公司)与吉林省某路桥建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路桥公司)签订一份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绿化公司向路桥公司缴纳履约担保金后超过半年,路桥公司不能让绿化公司进场施工,路桥公司承诺按绿化公司所缴纳履约担保金的同期银行贷款三倍利率计息,连本带息一次性退还给绿化公司。后路桥公司未能按约将工程交给绿化公司进场施工,绿化公司起诉至长丰法院。长丰法院经审理判决路桥公司一次性返还绿化公司履约保证金,一次性支付绿化公司履约保证金的利息,后路桥公司一直未履行。

案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全面查控未有发现,且被执行人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有工程款收入,但该协助单位一直未履行协助义务。在明确被执行人对协助单位有到期债权但协助单位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情况下,2023年8月,长丰法院决定赶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开展强制执行,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依法冻结协助单位拒不协助执行的到期债权。

“骨头案”紧抓不放的同时,集中执行行动也形成了较大声势。2023年12月23日,合肥法院打响百日执行攻坚“护民生、优环境”第四场集中执行行动,此次行动以涉民生案件为重点,全市12家法院、404名干警奔赴执行现场,2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人民陪执员受邀见证此次执行行动。在本次执行专项行动中,合肥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68件,执行到位案款3309.38万余元,现场发放案款518.91万余元,查找被执行人237人,拘传被执行人102人,强制带离46人,强制腾退房屋9套,扣押车辆3辆,拘留9人。

这些都是合肥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真实写照。合肥法院始终坚持“如我在执”的理念,迎难而上、多管齐下,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方式。健全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发布《自动履行证明书》《企业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制定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工作指引。推行执前保全制度和执前调解制度,向当事人发送《履行生效裁判责任告知书》,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在健全执行联动机制上持续用力,与公安部门合作开通车辆网络查控功能,对合肥地区车辆轨迹进行查询和查找;与司法局、发改委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网上赋强公证平台”运行,实现从公证办理到强制执行全流程线上化……此外,合肥法院还通过开展“6·18”、“双十一”拍卖节直播活动,上拍标的1906个,上拍金额12亿余元,成交174个,成交价2.63亿余元,切实让生效判决的“纸上权利”兑现“真金白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记者 唐欢 通讯员 黄晨一 唐瑾瑾 夏晨曦 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