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烽烟去,楚风汉韵余味扬。2月13日,正月初四,记者来到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只见这里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欢迎大家来到楚文化博物馆,现在是10点,免费讲解马上开始,请各位游客跟随我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文物本是沉默无声的,讲解员的介绍是让千年文物“发声”的方式之一。
人群立马聚拢在讲解员身边。“映入眼帘的是本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三足羊首铜尊,这是一件造型极为特殊的炊器……”来自合肥的王先生一家听得仔细。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早就听闻楚文化博物馆里的藏品很有代表性,趁着过年到寿县走亲戚,带着家人来品味“文化大餐”。正月初三14时30分赶到这里时,游客接待量已达上限,便预约了第二天的门票,“9点开馆,我们卡着点就进来了,就想着一饱眼福。”
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厚重印记,将包容开放、大胆创新的楚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据了解,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202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的建筑理念,以灰、白、红为主要色调,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馆内珍藏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战国楚金币、北宋金棺、东汉八龙金带扣、战国“越王者旨于赐”剑、“颍州开元寺”大铜钟、东汉元和二年鎏金银神兽刻纹铜舟等皆为代表性藏品。
吸引游客前来的不仅有这些珍贵文物,还有博物馆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为满足群众假期多元化精神需求,春节期间,楚文化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从正月初一到初八,用心呈上风味十足的“文化大餐”。正月初一,“酒殇飞花·投壶细雅”“手肘豆腐宴精品菜品制作技艺展示”;正月初二,志愿者指导游客制作翻花纸龙;正月初三,“寻龙记”活动引人入胜,鼓励游客在丰富的藏品中找到含有龙元素的文物,并设置了4道关卡,全部通关后即可领到精美小礼品……王先生一家参加了投壶活动,领到了一本博物馆日历,制作精美,“文化范儿”十足。
“文博热”的风,吹暖了龙年春节。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春天的序幕正缓缓打开,博物馆里的文化遗产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份独属的“热辣滚烫”还将持续奔涌,生生不息。(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