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当涂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一楼办公区,醒目的“徐大哥工作室”标志牌便映入眼帘。在“徐大哥工作室”里,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忙着调解派出所接处警工作中的各类矛盾纠纷,解答法律问题,宣传法律知识,他就是城东派出所警民联调室人民调解员徐多林。
为实践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目的,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航标,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工作,城东派出所于2022年4月,成立了“徐大哥工作室”,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的纠纷调解服务工作。为方便群众,调解室将“坐堂断案”与“上门调解”有机结合,主动深入村社、田间地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以满腔的热情、真心的服务,热心接待着每一位群众,奉献在调解一线,以“润物无声”的调解滋润着每一位当事人,推进城东所辖区平安社会建设。
一颗初心,矢志不移为调解
在本地从事客运工作多年的徐多林同志,对本地可谓人熟、地熟,在退休后非常热爱治安工作,积极参加了“当涂义警”,长期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防范、巡逻、宣传工作。
在从事义警工作5年中,徐多林曾多次参与城东派出所重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调解工作能力有目共睹,2022年4月,徐大哥被城东派出所聘请为驻所人民调解员,成立了“徐大哥工作室”。“徐大哥工作室”成立后,不仅调解接处警工作中的各类矛盾纠纷,还主动作为、深入辖区各村排查各类可能引发案事件的矛盾纠纷进行警力前置提前介入纠纷化解工作。
2023年6月27日,“徐大哥工作室”接到当事人张某申请调解的电话,反映他跟高某签订了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当年是第八年,高某要涨地租并且找出种种理由不让张某继续租种。双方对峙,情形非常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冲突。
徐多林接到电话后非常着急,立即奔赴现场了解情况,介入调解。由于张某始终强调以合同说事,调解一时陷入僵局,徐多林并不气馁,反复沟通协调,给张某做工作、讲事实,详细列举全镇土地承包费方面的行情,讲清地价上涨是普遍情况。
通过徐多林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张某最终同意了高某适当上涨土地承包费的要求。就这样,在“徐大哥工作室”调解人员的见证下,双方调解达成一致,及时化解了一起纠纷矛盾。
一颗慧心,巧用智慧化干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徐多林知作为一名调解员要不断提升法律素养,他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行之有效地将所学成果转化应用在日常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
2023年11月,辖区生病瘫痪在床的村民李某,因自己生活不能自理,不满自己丈夫戈某对自己不闻不问,且之前看病费用由父亲垫付,此后虽经法院判由戈某某支付部分费用,但丈夫直未履行法院的判决。
徐多林了解到戈某几年前与妻子李某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且戈某某与李某婚姻期间生育一子,也存在智力残疾需要照顾,的确无力支付法院判决。
此后,他和村干部一边耐心地劝说戈某某,妻子毕竟与其生活多年,虽然有智残儿子需要照顾,自己妻子还是要尽力关心。一边又与其父亲李某文交流沟通,得知其家庭生活也非常困难,无能力再将女儿李某接回娘家生活,
徐多林站在双方角度,以理服人,后经多次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一颗耐心,倾力调解止纷争
“敢啃硬骨头、敢挑重担子。”城东派出所所长汤翰超这样评价徐多林。
从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徐大哥工作室”共调解了190余起矛盾纠纷。工作室内,打开一本本工作台账,里面清晰地记录着徐多林对每一起矛盾纠纷调解结果和对每一起调解完毕纠纷的回访情况。
2023年1月15日,姑孰镇龙华村两邻居因土地纠纷问题发生矛盾冲突,调解员半年内无数次上门做双方工作,最终在“徐大哥工作室”内成功调解。经回访,当事双方对调解工作表示满意;5月2日,在关马村张村发生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冲突,派出所调解员与村委会干部一起进行了协调解决。经回访,当事双方均对派出所调解工作表示满意……
多年在基层工作,徐多林发现基层矛盾纠纷多是“熟人纠纷”,说白了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但这些事恰恰是群众最关心关注的,调解这些矛盾纠纷不仅要讲法,还要讲情,打开当事双方心结才是关键。 在调解过程中,他时刻保持着一颗真诚之心,把自己摆在当事双方的位置,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用亲人的关怀来化解冲突,最后不管多棘手的矛盾纠纷,都能迎刃而解。
“徐大哥工作室”运行以来,坚持以“法理情”相结合“三字调解工作法”为调解导向,先以法释明,再以理沟通,最后以情暖心 ,促使案件顺利调解成功,并充分发挥调解员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特长,形成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品牌,打造了一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名片。(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斐 通讯员 周玉婷 卫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