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扎根基层卅六载 专解群众“心头结”
——记五河县东刘集镇小李村专职调解员周恩富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4-01 15:17:47

周恩富是蚌埠市五河县东刘集镇小李村专职调解员,他常年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哪里有解不开的结,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奔赴到哪里,多少个日日夜夜,全力当好平安和谐的守护人。周恩富用一腔热忱,扎根基层卅六载,在小李村奏出和谐“最美音符”。

周恩富从1988年3月担任小李村干部,就一直从事调解工作。2021年12月,村“两委”换届时周恩富因年龄因素不再担任村干部。小李村为发挥周恩富调解特长,聘请他担任村专职调解员。自担任村专职调解员以来,成功调解了各类矛盾纠纷400多件。周恩富不吃软,不怕硬,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调解村民矛盾时行动迅速果断、不推诿,坚持原则敢表态,一连串成功的调解调出了自身威望,调出了和谐正气,他成为了村民心中的“和事佬”。

小李村有4000多人,12个自然村庄,是东刘集镇人口大村,村情较为复杂。邻里、家庭、土地纠纷等时有发生。农村出身的周恩富深知在基层调解工作中群众的信任十分重要,有了信任基础才能更好地在矛盾双方之间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为此,周恩富常到村中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排查矛盾纠纷。周恩富经常在村部调解室接待来访村民,耐心化解矛盾纠纷,不少村民揣着怨气而来,带着满意离开。

“邻居好,赛金宝”。今年2月,周恩富在走家入户时偶然听到群众的议论,敏感地发现潜在纠纷隐患,立刻凑上去了解情况。原来,两户邻居间因一户在公巷堆放生活垃圾影响通行引发了矛盾。周恩富意识到小矛盾也存在激化风险,便主动上门“管闲事”, 经过调解,一方将生活垃圾送到村头摆放的垃圾桶里,妥善化解了一起潜在纠纷。周恩富说:“村里很多矛盾纠纷的起因比芝麻粒还小,如果调解不及时,可能愈演愈烈,直至大打出手,出了人命官司,弄得两败俱伤,后代也跟着遭殃。所以,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能为和谐社会做一点贡献。”

2023年,在建五蒙高速公路过程中,因项目方一台重型货运车辆通行时造成农户的一块庄稼地被压坏,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纷争。周恩富了解到此事后,在小李村调委会支持下及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圆满化解纷争。此外,周恩富还先后调解了十几件涉及五蒙高速公路与村民之间矛盾纠纷,确保了高速建设顺利进行,又解决了群众的合理诉求。

周恩富作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他就结合案件实际普及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调前讲法、调中释法,普调结合,既做到“案结事了”,又做到“人服气顺”,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矛盾纠纷化解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周恩富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践,总结典型案例经验,逐渐摸索出“亲情感化法”“冷却处理法”“求同存异法”等调解方法,从而快速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还得用‘亲情’来解。”周恩富认为,在家事调解中,只要用心用情,不怕群众听不进;只要一碗水端平,不怕群众不服气。前不久,村民赵姓兄弟俩因赡养父亲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周恩富得知情况后依法开导,最终,在周恩富“亲情感化法”的调解下,兄弟俩再续亲情,一家人重归于好。

周恩富坚守基层人民调解战线36年,先后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100多件。他用平常心、用真心把村里的大小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村里变得更和谐了,周恩富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如今,58岁的周恩富仍然默默坚守在人民调解的岗位上,以调解矛盾纠纷为己任,精心构筑起一道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大坝”。(通讯员 杨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