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赢现代防汛战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条件。4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不断增强水旱防御监测预报能力,为洪涝灾害防御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我省将通过水利部门自建和共享气象部门数据资源,加快完善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形成“天空地”立体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大别山区、巢湖流域新建测雨雷达的参数率定和组网运用,进一步优化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完善“天基”和“空基”第一道监测预警防线;进一步加密雨量监测站网,提升站点通信保障能力,消除降雨监测盲区,完善“落地雨”监测第二道防线;三化干支流水文站网布局,提升洪水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完善“洪水演进”监测预报第三道防线。
同时,进一步研究暴雨洪水形成演进规律,运用水文气象耦合、大数据等技术,优化洪水预报模型,改进重要站点洪水预报方案,努力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预警发布机制,畅通预警发布渠道,精准预警发布对象,着力打通预警发送“最后一米”,努力实现预警信息直达一线、直达责任人。通过模拟雨、洪、险等实际场景,按照“总量—洪峰—过程—调度”链条进行推演,发现问题再不断修订、完善,提升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突出实用性、可操性,细化监测预报、会商预警、响应启动、应急处置等关键流程,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分析透彻,提前落实好应对措施,确保预案实用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