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1年,劳务费7.8万多元,到手的竟只有一张6万元的欠条,还迟迟不能兑现……对于周某来说,这笔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一直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好在通过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近日,这笔钱终于有了眉目。
“终于调解结案了,我的工资很快就能拿到手,谢谢检察院的支持起诉。”4月22日,周某的“讨薪”一事终于尘埃落定,这名中年汉子紧锁的眉头也逐渐舒展。
检法联动快立案
周某是一名海军退伍军人,服役期间因鼓膜穿孔造成听力残疾,退伍后迫于生计四处漂泊打工为生。2022年12月,43岁的周某来到芜湖从事园林修剪,有了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料辛苦一整年,7.8万的劳务费始终被拖欠。周某也曾多次电话联系、上门找过园林绿化公司经营者陈某,但屡屡受挫,本打算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拿回薪资,但陈某既不露面,也不接电话,无奈之下,周某想到了起诉维权。
考虑到周某诉讼能力有限,芜湖市鸠江区人民法院依托检、法两院建立的工作联络机制,将案件线索移送至鸠江区检察院。检察官第一时间与周某取得联系并详细了解情况后,开启支持起诉绿色通道,当天就完成了审查材料、支持起诉、建议法院立案等工作,避免周某来回奔波。
起诉调解化纠纷
虽然受理了案件,但如何补全完善证据材料、如何最大程度保护周某利益,成了最关键的难题。
根据周某记录的修剪树木数量及周某与陈某约定的修剪树木单价,周某实际未讨回劳务费是7.8万元。然而,周某本身处于弱势地位,又害怕陈某彻底逃避责任,不得已在欠款金额上作出了让步,仅从陈某处得到一张写着“欠周某修树款陆万元”的欠条。对此,检察官果断对陈某开展询问,通过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最终固定陈某实际欠付周某7.8万元的事实证据。
支持起诉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帮助周某化解矛盾,尽快拿到辛苦钱。为此,鸠江区检察院以“背靠背”调解法分别与陈某、周某进行多轮沟通,从双方现实的经济情况、强制执行后果等角度为突破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在检、法两院的共同努力下,促成双方庭后调解,陈某按照调解约定分批支付周某树木修剪费,首批费用将于5月底前给付周某。
司法救助暖人心
办案中,检察官了解到周某不仅有80多岁的老人需要赡养,还有两个孩子在泗县老家上学。退伍后的周某虽有听力残疾,但作为全家主要经济来源,他只好到处打工挣钱,维持生活。
考虑到周某的实际情况,鸠江区检察院按照“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双线同步推进帮扶思路,将周某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动至司法救助部门。得到线索后,该院司法救助部门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最终决定向周某发放5000元司法救助金,缓解其“燃眉之急”。(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曾蓉 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