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村居微法庭从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头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5-09 15:02:41

“法官,你们得给我主持公道。”面对情绪激动的老人,法官轻声安抚:“您别着急,慢慢说。”老人家的麦地被邻居所占,他心中充满无奈与愤怒。日前,固镇县人民法院杨庙法庭来了一位张姓老人,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起诉同村4户人家。

立案后,王静法官深知案件背后牵涉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信任。她决定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查看那片争议土地,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当事人的诉求和矛盾所在。同时,她还积极与老人所在的张巷村村“两委”沟通,希望通过村居微法庭这一平台,与村书记一起,共同在村民的家门口化解这场纠纷。

当法官和村书记一同站在老张家的地头时,老张激动地指着那片土地说:“你们看,我家的土地地形地貌都变了。”“前期挖了很深的沟,后期填上了。”村干部也向法官详细描述了事情经过和现状。

在深入了解纠纷的起因和细节后,法官将老张“状告”的4户人家请到了村委会,耐心地听取他们的诉求,与村书记一起为他们分析利弊,讲解法律。法官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各退一步,一个和谐的邻里关系对我们都有好处,对不对?”

考虑到该案涉及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法官本着以和为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在调解过程中,耐心听取诉求,和村书记一起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最终4户人家同意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弥补老张的损失。当老张接过补偿款时当即表示撤回起诉,他感动地说:“我年纪大了,没想到你们能来村里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这可太方便了,我心里也舒坦了。”

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切实将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在最前沿,将人民法院的司法温情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是杨庙法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就地化解纠纷的生动体现,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感受到司法服务的零距离。(通讯员 王静 李艳平 记者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