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芜湖市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末期评估在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圆满结束。该项目在市、区、街、社区四级的联动下,自2023年启动,为期一年,资金投入105万元,在全区华强等7个社区开展城乡社区治理示范活动。鸠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鸠江区在探索“五社联动”,深化城乡社区治理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该区依托城乡社区治理、五社联动、公益创投等项目,积极探索推进“三精三化”工作模式,通过精准定位、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促进鸠江区基层治理实效化、规范化,让人民幸福可视、可感化,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鸠江范本。
精准定位,推动项目落地“实效化”
抓制度建设。为推动城乡社区治理落实发展,鸠江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的相关要求,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印发《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鸠江区“五社联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发挥党的建设的领导作用、治理机制、治理内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从制度层面为鸠江区城社区治理提供支持保障。
抓阵地建设。“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后,鸠江区整合辖区资源,投入资金150万元,统筹建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区级服务中心的支持下,镇(街)社工站、社区社工室三级联动平台逐步形成。以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为理念,打造鸠江区社会组织成长“加油站”。此外,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邀请专业社工机构进驻社区,合力破解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志愿者管理、公益慈善资源挖掘、社企共建、民主协商议事等各项治理难题,进一步释放服务阵地的融合共享优势。
抓队伍建设。依托鸠江社会组织学院,设置三级培训课程体系,骐骥实训班,为初创期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指引;鸠江新秀创造营,引导社会组织找准发展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发挥优秀社会组织品牌示范引领作用;鸠江菁英工作坊,通过沙龙、工作坊、圆桌会等形式在社会组织相关领域进行交流分享。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微观业务、中观实务、战略发展四个方面,实现人才培育机制的从无到有、从浅入深。
精细管理,提升项目执行“规范化”
强化党建引领。一方面,发挥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互动式党建”挖掘党员骨干,通过党组织志愿服务队推动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双强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党建在治理效能发挥中的深入探索,以“合作社+农户”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形式规模化、组织化开展村民增收计划,围绕合作社产业选择、产业质量、品牌营造等内容,激活社会治理的基层细胞,为实现乡村致富攻坚、完善基层群众服务聚力赋能。
强化督导提升。为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帮助项目立项单位不断提升治理能力,进而提炼治理工作法,鸠江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芜湖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组织结合前期需求调研结果组织开展系列社区治理工作坊。目前,社区治理工作坊已开展4期,主题包括服务资源和开发与整合、项目宣传与亮点挖掘、基层治理理论与实务案例论述、典型案例撰写与工作机制提炼,依托治理工作坊这一平台,不断优化社区工作法,协助社会组织建立特色品牌。同时,为不断增强项目成员专业服务能力,该区面向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负责人、落地社区负责人开展集体督导与个别督导7次,督导内容涵盖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度的提升、服务资源的开发与挖掘、善治骨干挖掘与培育等,培训及督导受众人次达到170人次,累计督导达300学时。
强化供需匹配。自项目启动,区民政局通过供需对接会、推进会、督导双选会等形式,落实街道、社区、社工机构、专业督导一体化发展,保障示范项目顺利落地高效实施。各试点街道、社区搭建多方主体交流协商的平台,形成区民政局、街道、社区、社工机构、第三方机构的五方联动机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同商讨项目服务计划、落实情况,有效地促进了项目执行;各试点单位以整合社区资源为重点,以创新治理方法为切入点,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积极挖掘盘活社区现有和潜在资源,联合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社工室、社联会、企业单位等多方力量,不断壮大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探索出了多方联动高效运行的社区治理模式。如金湾社区“党群一家亲 帮帮乐广场志愿服务品牌”、管山社区“12345”五社联动机制等,立足社区居民需求,链接社区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协助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服务与治理专业化水平。
精心服务,助力人民幸福“可视化”
夯实“精心服务”专业基础。各社工机构入驻社区后,积极对接镇街民政办、社区社工,立足社区实际需求,探索社区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服务人群,围绕“困境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少数民族”“困难农户”“退役军人”等多样人群,探索互助服务模式,不断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掘社区自治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黑沙洲社区通过开展“巾帼她力量赋能互助小组”,围绕“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农业技能等内容开展互助小组服务,为乡村建设添“助力”;竹秀社区通过打造小竹笋议事会机制以儿童“一米”视角聚焦社区环境、安全、教育等问题,培养儿童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提升儿童社区参与感和归属感,为社区治理续“活力”;金湾社区针对退役老兵设计小组活动,拓展老兵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社区治理注入“向心力”;自项目启动,各试点社区走访调研1233人,制定特色需求清单7份。截至目前,各示范项目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44场,累计服务居民8460人次。
培优“精心服务”组织载体。示范项目依托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各试点社区积极搭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平台,重点培育了志愿服务、生活服务、社区事务、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通过规范程序、加强培训、提供项目督导等方式,提高了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了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已新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6家。其中,曹姑社区“菜园管家”志愿服务队在推动基层协商议事发挥良好作用,曹姑社区针对“社区菜农荒地种菜”屡禁不止的问题,通过多方联动,成立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内打造出200平的“共享菜园”试验田,通过菜园认领维护与种植经验交流,将其打造为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基地,让治理“堵点”变“亮点”。目前,在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的支持下,近30个微公益创投项目落地开花,主题涵盖邻里互助、产业发展、楼栋改造、困难人群帮扶等,激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有效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打造“精心服务”工作品牌。在鸠江区城乡社区治理示范项目的推动下,各示范社区着力探索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治理工作案例。如黑沙洲社区通过“引领-党建引领、精耕-乡土为本、激活-赋能组织、助推-资源链接”的行动路径探索社工机构深度介入乡村振兴,打造特色“黑沙洲好物”品牌,实现村民年增收5%,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华强社区从微枢纽、微协商、微服务、微项目、微品牌的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五“微”工作法,不断丰富五“益”(益悦、益心、益乐、益治、益话)服务圈层内涵,夯实社区1135圈层治理模式。这些探索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实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李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