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法治报全媒体中心记者 张青川 )六安市大别山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5人。
六安市开展大别山民歌普查,编纂出版《大别山民歌精选》,收录大别山民歌458首。深化理论研究,出版《大别山民歌选萃和赏析》,《在极速时代“慢赶牛”》等大别山民歌文章先后在《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文化报》发表。设立大别山民歌非遗传习基地,常态化开设传习课程。
该市将传统民歌融入现代文艺作品,创排展演红色民歌舞台剧《大别山之恋》。创新举办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等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参加长三角原生态民歌邀请赛等交流演出。改编并创作《红了大别山》等一批新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红色民歌唱响全国。
六安市开展大别山民歌进校园、景区、商业街区等非遗“六进”活动200余场,实现全市28个4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服务群众16万人次。拍摄《非遗六安》系列纪录片,推出“跟着非遗游六安-大别山民歌”线上专题展。将大别山民歌作为“寻艺六安”非遗之旅、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非遗之旅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重要节点。